創刊總旨「服務校友 發揚校譽」
當年逢甲人月刊創刊時的革命情感,相信大家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到底月刊會發行多久?辦雜誌很簡單但要持久很困難,尤其「月刊」是每月固定出刊 。「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辦雜誌」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懷著感恩、回饋的心秉持著創刊宗旨,31年來小樹苗在辛勤的園丁努力耕耘下終於漸漸成長,每一步都留下共同努力的足跡。
關鍵基校指標(K、P、I)
隨著現代科技進步與閱讀習慣改變,每天成千上萬的電子書、數位媒體,市售的商業雜誌紛紛轉型,如何在市場中創造競爭優勢?每一家企業都有自己的關鍵績效指標,而逢甲人月刊關鍵績效指標是什麼?
1、封面人物:交通便捷每月固定面對面專訪師長、校友企業,因此近八年來漸進轉型,文章內容更多元,也越來越多的校友企業CEO(企業主)接受專訪。前幾年大都需要月刊自己主動出擊尋找專訪對象,而這幾年師長、校友推薦比例越來越高。封面人物曝光也讓校友瞭解,原來逢甲人有這麼多經營有成的企業,平日在事業上接觸或知悉的企業原來是校友。
2、專欄及各知識饗宴文章:目前除了固定轉載逢甲大學卓越教學焦點,其餘文章全部是第一手文章。感謝逢甲大學師長、各專業領域每月固定供稿,除了文章內容,對每月雜誌出刊便於管理及主題分類。更值得大書特書的是,也因漸進轉型為知識領域文章,疫情期間每月出刊不受缺稿影響,先前文章內容以學校、各地校友會活動為主;八年來累積600篇涵蓋管理學、醫學、數位轉型、社會責任、經營哲學的專業知識文章。
3、觸及率、閱讀率:月刊除了每月固定發行海內外校友、逢甲大學,並以大逢甲人概念每月寄送全國公立圖書館,公私立大學、五專、高中職及逢甲大學產學合作企業。另外,逢甲人月刊臉書粉絲專頁專訪等人物,每篇觸及人數六年前剛開使為幾千人,現在每篇約五萬人左右,最高觸及人數已突破8.5萬。
認同、感恩、回饋、持續善的循環
績效關鍵指標需自己努力執行,但另一股暖流是來自於逢甲大學、師長、校友的支持。胡適先生說:「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與時俱進順應潮流不能只有口號,如何執行有效計畫?天助自助者,自助人恆助之。逢甲人月刊數位化測試,明年一月上路,未來紙本、數位並行,面對與日俱增的校友企業及文章,數位化校友地圖可動態連結封面人物企業,另分類保存各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