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ESG x SDGs 師生社團齊舞動

  • 05 Sep 2023
  • 第371期
  • 文.圖/大學社會責任中心
A+ A-

大學社會責任中心

疫情一結束,大學社會責任中心(以下簡稱「USR中心」)就迫不急待地端出一連串的活動;不單單是要恢復之前的樣貌,更要邀請師長、同學們一起從自己的教室、自己的社團落實SDGs、ESG,動起來!

USR中心首先在四月底舉辦了「SDGs工作坊–社團與學會的蛻變及創新」,主要的對象是社團負責人與成員,目的是期望社團能將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簡稱SDGs)設定為活動的指標,將投入的時間與熱情轉化為具體的影響力!講師陳宣佑老師為熱愛逢甲的校友,他依多年在服務性社團、YMCA海外志工的豐富經驗,鼓勵同學大膽發想、勇敢嘗試。此外,多位學生也分享具體的經驗,包括陳柏鈞(合經系學生、地瓜幫成員)以「從學會走進社群,從校園走進社區–脫胎換骨的歷程」為題、分享他與同伴在部落、偏鄉的見聞與經歷;宋珮煊、黃翊嘉(水利系學生)以「愛水社社團」為題,分享他們藉由專長參與了社區河川的整治;林佳盈(公共事物與社會創新在職專班生)則以「作為大學生:我可以為SDGs做的事」為主題、分享她與夥伴如何建構一個互助、共榮的社區。他們的故事充分顯現在校生也可藉由活動參與社區重建並促成具體的社會影響,而充實的社團經驗會形塑出成功的職場生涯,是大學生涯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不單單是服務性社團,其他類型如學藝性、康樂性社團,連系學會也要蛻變與創新,結合社會的脈動、影響。


陳宣佑講師 。

在結束了針對學生舉辦的工作坊後接著就是在五月的「現象本位學習(Phenomenon-based learning,簡稱PhBL)工作坊」」,這是打破傳統學科壁壘分明的教學策略,以貼近生活的議題,引導學生以整體學習主題或概念加以探索,進行跨領域、跨學科的學習。邀請到的講師來自瑞典的Helena Balogh以及挪威的Gopalakrishnan Kumar兩位教授,在3天的課程裡帶領師長體驗PhBL教學法,並融入ESG/SDGs議題之創意教學模組。ESG分別代表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是評估企業、機構經營的指標。北歐教育一向被視為全球翹楚,世界高教體系重視創新、大學社會責任的風氣也參考了北歐的做法。在瑞典,最早成立創新中心的大學是在2013年,由歷史悠久的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成立社會創新中心。而在芬蘭的大學,優秀的師資是靈魂,整體社會期待教師成為改革的火車頭,大學老師須具備的能力中包含了「文化、社區與社會能力」。至於PhBL則是芬蘭在2015年由教育委員會提出,強調學校應培養橫向整合的素養與跨領域的學習、營造合作學習情境、以及現象為本的學習。從那時候起,PhBL教學就成為高教主流之一。


來自瑞典的老師。


來自挪威的老師。

參與的師長在充實的課程安排下熱烈討論、獲益匪淺,也藉此機會認識了有志一同、其他系所的老師,奠下了日後交流的基礎。授課之外,兩位遠道而來的講師也拜會了大學社會責任中心佘院長與賴教授、社會創新學院汪院長、教務處蔡教授、國際長劉教授,期待除了課程之外,能夠與逢甲大學長期、多元合作。他們也參訪了台中市政府願景館、永續餐廳樹合苑、台中永續材質圖書館,對於台灣各界在推動永續經營、循環經濟的努力留下深刻的印象。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推薦你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