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形同「墨」路 筆墨與月光同行

  • 05 Jul 2023
  • 第369期
  • 文.圖/劉愷璇、楊尹茜
A+ A-

彼時每個夜晚,那名十六歲的少年總會在廁所與筆墨對峙。整座嘉義師專宿舍早已沉沉睡去的同時,他熟練地把桌椅搬移到廁所,在那永遠亮著的白管燈下一筆一畫地書寫著。除了窗外月光相伴,還有一些志同道合,為了興趣「鑿壁偷光」的同學。直到他在師專的第四年,宿舍房間有了桌椅,他才不至於每晚在廁所與寢室之間流連。

如今提起,蕭世瓊只用一句「叛逆心態」將自身的好學與刻苦草草帶過,彷若那些個白管燈下的夜晚,都早已融入到他的筆墨之間,成為他如今的養分。

蕭世瓊寫作。

七分天注定

從師專開始到現今,蕭世瓊與毛筆作伴已有四十八載,將筆抄起,凝神定睛,頃刻間一整張宣紙便被墨跡填滿,快、狠、準的下筆都是多年功力的積攢。而在功力之上的,還有天賦加成。

出生於嘉義布袋鎮漁村的小孩,蕭世瓊坦言年幼時期並沒有什麼學習書法的環境和機緣,但他的天分在小學時期便有跡可尋。從小,蕭世瓊寫書法就比班上同學來得優秀,因此常被老師派去參加書法比賽,往往都成功獲獎。這歸功於他那開中藥店的三伯,因為中藥店常有岱江吟社的聚會,那些擺放在店裡的筆墨紙硯都是他閒來無事時的「玩具」,補精液的塗塗畫畫,耳濡目染之下,無形中作為了他後來踏上翰墨之路的鋪墊。

國中畢業後他考上了公費的嘉義師範專科學校,校內社團學習氛圍的盛行,他加入了國畫社。由於國畫與書法關聯性高,他也加入書法社,接受當時下崙國小的陳丁奇校長指導,從臨帖開始學習書法。「那時候看到陳老師寫字,覺得非常特別,手舞足蹈的,非常有趣,我也就加入了書法社。」從這一刻起,蕭世瓊對書法打下基礎。

蕭世瓊採訪現場。

幾何框框框不住

相較於注重韻律感的行書和草書,蕭世瓊更偏好篆書和隸書的造型感。一次機緣巧合下,他在台北書展中被曹全碑的婀娜多姿驚艷,那些字體恍若扭動著的胴體吸引,於是他決定把字帖買回家開始揣摩筆法。爾後蕭世瓊選擇拜師於蔡友門下建立繪畫觀念,書畫並進,同時找尋到自己鍾愛的風格。經蔡友介紹,他加入養和齋,向杜忠誥學習書法加以磨練,前後更是得到趙依農、汪中等大師的鼓勵與指點。後來他深感自己對國畫的天分遠不足書法,隱而選擇專攻書法。

行、草對擅長幾何圖形的蕭世瓊來說就如同國畫一樣,無法捕捉其中的柔美,且必須靜下心才能看見這些美感。比起行、草,篆書的方折以及隸書的圓轉是他最鍾意的部分,因為這些都是造成視覺上較直接美感的因素。

「像篆、隸這些書體都屬於有秩序的美,人們通常對這種美會比較敏感,因為不用再多花時間去拆分解讀。」談到篆、隸的美,蕭世瓊不忘強調書法比賽中若寫篆書或隸書,獲獎的機率會比其他書體來得高,只因行書和草書需要靜心欣賞,楷書變化來去如是毫無新意,惟有篆書和隸書可以透過筆畫功夫去做造型。

為書法披上博士袍

從師專、台師大國文系學士、台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到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求學歷程接圍繞著書法,可謂與書法的造詣並行,而國文系的背景讓他對書體有更深層的認知,推動他研究書法。鼓勵他繼續深造的便是他其中一位恩師,汪中。

這一路走來蕭世瓊所得的獎項與成就豐碩,除了得到台灣美展書法永久免審查作家頭銜,另有吳連三獎、中山文藝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但他從未在追求書法造詣之路有一刻停歇。他強調,人們只需把現階段所見且能做到的事都做一遍,不要顧慮太多,這樣看到的東西才會不一樣。

蕭世瓊書法作品。

學而不思則罔

回憶起到民國77年,從有望獲得台灣美展書法永久免審查作家卻跌落「神壇」一事,讓蕭世瓊一度經歷低潮。「蟬聯三年的首獎」是獲得永久免審查作家資格,難度極高,前兩年皆

穩居首獎的蕭世瓊本以為第三次首獎勝券在握,殊不知卻令他從高處墜落。後來三年的努力之下,仍獲得永久免審查作家,但這談起段低潮時,失落神情仍掛在他的臉上。

當時的失敗雖嚴重打擊意氣風發的蕭世瓊,但很快地,他便從自己身上找到問題,重新反思、練習、請教評審。閱讀了《以古為新》,才驚覺書法原來也可以不被古人「綁架」。人的成長要有挫敗,才有進步,這也是蕭世瓊不斷進步的原因。

萬象在筆墨間重新開花

蕭世瓊聽取趙依農老師諫言而苦練了十年的基本功,經過多年的臨摹與嘗試,他發展屬於自己的書法造型。他套用衛夫人「似高山之墜石」的書法造詣直言,很多靈感皆來源於自然界,只要功夫到位,便可把大自然移植到書法中,靜態如植物,動態如水波都能夠在宣紙上重生。

直至如今,蕭世瓊本身也在枯荷的形態中找到了線條交接的靈感。「光是蓮蓬就是一個創作靈感,我們可以從它的頂部與莖部的連接去抓取當中的線條交接,並且可以對這些線條做出複雜化或簡化的加工,而這些筆畫粗細的對比都會使人感動。」說到枯荷入作,大概是蕭世瓊最得意的成就,字裡行間皆眉飛色舞。蕭世瓊以書法體現自己對萬象的感動。

「老派」書法也要創新

「博學」對於蕭世瓊來說,除了是眼界更廣,研究更深,還包括了很重要的創新。他認為「時代性」這個詞是可以被安插在書法之上的,因為這不僅是風格,更是與時代的連結與象徵,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都應該要有它本身與時代結合的面貌。

「走入創作面臨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怎麼用書法去體現創意與感動,初步總是需要磨合,所以這需要跟大家談談,才能釐清自己要怎麼走這條路。」他以橫山書法藝術館為例,藝術館剛成立時時任館長的初衷與現任館長的想法大相徑庭,但這些都是舊與新碰撞出來的火花,值得大家嘗試。

蕭世瓊屢次強調藝術性質上的「多元」,亦是國際的「多元」。創意書法重點在於創意能力,來自創作者對自身周圍環境的思考及觀察。靈感源於生活這話可不假,因為周遭環境往往存在著能夠與創作串聯的基因。

「書法亦可翻出新天地」應證兩岸水墨書法的交流上。蕭世瓊分析了兩岸之間在書法審美觀點上的差異:台灣沿續著早期「老派」的基本功,凡事皆需一步一步慢慢來,如此一來需投入的時間較長,在書法革新的爆發力上明顯不足;而大陸的書法氛圍在文革復興的背景下變得急躁,力求識別度之餘,創新的想法非常多元。二者皆有可取之處。

當被問及若二者合一是否就完美時,蕭世瓊意味深長笑著說:「要遇到這樣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啊!」可見在翰墨之路要以紮實的基本功達成創新仍需一段距離。但他相信,若書法普及化,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趨勢指日可待。

結語

四十八年後月光仍在,他提筆再寫,早已不復十六歲那年的稚嫩與笨拙,字裡行間盡顯他在人生所得的感悟。字有百態,人生千面,用筆將自己與領悟寫入書畫之中,那也是對書法與世界最尊敬的姿態了。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