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發掘地方的光●探索永續的路 文化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 社會創新暨永續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簡介

  • 05 Nov 2022
  • 第361期
  • 文.圖/人文社會學院
A+ A-

文與物的創新想像、創與續的社會需求

數十年來,臺灣社會出現兩股潮流,其一是各地返鄉青年與地方文史團體崛起,文物調查與文化資產保存意識抬頭,各縣市文物普查調研、文化資源清查與運用、宮廟文創開發、社會創新與地方創生等需求大增;其二是永續發展成為顯學,無論是政府施政、企業發展乃至於大學社會責任的推動,均積極落實永續原則。本校人社院的兩個學位學程——文化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社會創新暨永續碩士在職學位學程,正培育文物與文史地方調查,以及社會創新暨永續規劃之人才。

文社碩士學位學程以「文化為體、地方為用」,發掘地方的光

110學年度成立的文化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文社碩士學程」),整合了人社院既有的「歷史與文物研究所」、「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之專業,以「文化為體、地方為用」思維,設定「地方文化調查與社會創新」的發展方向。藉由地方文化資源調查與整合,以地方創生與地方設計之實際作法,讓老師引領學生共同「尋找地方的光」讓地方自己思考,沿著文化而非經濟路徑來規劃地方創生的適合腳本。文社碩士學程的發展方向分成「歷史文物」與「社會創新」兩大主軸,學生在實際運用上可分成三個面向:

一、歷史文物/文化調查:臺灣寺廟文化、臺灣民間宗教文物調查專題、方志與田野調查、文物學、中國古代珍玩、臺灣民間佛教、善書與民間教派、文化與經濟、文化調查與地方設計、原住民知識與文化治理、視覺藝術研究方法、臺灣史、博物館與地方文化。

二、社會創新/地方創生: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創新、地方創生、永續環境倡議與行動、商業模式應用與創新、文化與文案、群眾募資與社會創業、社會創新跨國比較以及地方設計專案管理。

三、智慧人本:數位人文為導向,包括Google數位行銷、文化資產AR/VR虛擬增擬實際應用、數位科技與共善、文物影像數據運用。? 文社碩士學程的課程皆採專題設計,強調以基本觀念前導,實際狀況為議題,透過產學計畫來練功,並安排實地參訪,讓學生的學習根基在真實場域上。此外,學程和院內中文所、外文所設有雙主修承認,學生可在自身選擇的專業基礎上,強化文案、文字以及與跨國溝通能力,為專業加值。

永續碩士在職學位學程深耕職場所需的創新和永續實力

至於112學年度即將招生的「社會創新暨永續碩士在職學位學程」(以下簡稱「永續碩士學程」),則是由「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在職學位學程」轉型而來,以培養具備社會創新思維與永續發展規劃執行能力的碩士人才為教育目標,廣邀來自公部門、企業界和第三部門的在職生投入進修。永續碩士學程提供社會或企業需要的五項能力訓練,包括社會創新思維、永續發展規劃與執行、數位科技應用、專案管理應用,以及和國際接軌的能力。 於是,在課程規劃上,本學程開設「社會創新與永續發展理論與實踐」、「系統思考與社會創新」、「社會創新的個案研析」、「碳盤查與企業永續」、「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撰寫策略」、「社會創新與數位科技應用」、「專案管理與實務應用」,以及融入英文教學的「企業社會與環境之永續策略」等課程。為使師資陣容更加堅實,將聘請亞洲創生數位匯流中心創辦人何培鈞老師講授地方創生鏈結數位治理的實務經驗,台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博士介紹企業創新的困境與突破,國際NGO組織執行長夏嘉梅博士分享與國際接軌的心得,陸合企業總經理何鴻鈞博士闡述企業與社會的共善,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首席副秘書長王彬墀博士講解社會制度創新與ESG永續議題。

跨域引領創新,同行就有力量

文化是無形的實力,永續是前瞻的思維!就讀文社碩士學程的研究生來源,除了各校的應屆畢業生,還包括各行各業中事業有成的達人,如珠寶鑑定師、攝影師、文創設計者、室內設計師、電影收藏家、地方創生工作者、國中老師等。而永續碩士學程也將迎來關注以創新模式解決社會問題、期望引領社會與企業永續發展的在職進修者。我們期望多元背景的夥伴跨域激盪,戮力深耕共善關懷,展現同行的力量,攜手投入社會創新和永續實踐,同步提升個人的職場競爭力和社會貢獻力。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