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iF設計獎日前公布獲獎名單,「轉動中的智慧製造-遠東機械紀念博物館」從57個國家的近11,000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這座為慶祝遠東機械70週年的紀念博物館係由遠東機械與逢甲大學跨領域設計學院共同合作,於2017~2019年完成的創新「產業設計專題」課程成果。此案的獲獎肯定逢甲大學在跨領域教學創新上的突破與卓越成就。該項成就不僅獲得國際設計獎項的肯定,亦為臺灣高等教育的跨域學習開創新猷。

關於課程
逢甲大學跨領域設計學院(d.School)以4R(Real Company, Real Project, Real Design and Real Product)之理念銜接產業人才培育。類史丹佛大學d.School的建置,橫向協調整合校內十大學院的師生從事產業設計。全程九學分的「產業設計專題」由跨領域設計學院佘日新院長、吳如娟執行長、企業管理學系黃誠甫副教授、建築專業學院林幸長副教授、黃馨慧助理教授、歷史文物研究所王嵩山教授、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黃智彥助理教授、中國文學系余風副教授、中國文學系鐘文玲副教授、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徐逸祥副教授所與成功大學建築系沈揚庭副教授組成,教學與助教團隊橫跨7個學院,學生團隊包括8個學院22個學系共37位學生。
從2018年中起由策展、規劃、設計到施工,以「啟動、轉動、傳動、脈動」鋪陳出遠東機械和歷任領導管理特質,歷時500天時間以歷年文物蒐集、關鍵人物口述歷史、故事脈絡梳理,從機械工業與企業發展史時序敘事到平面,再到與空間的轉換,藉由數位科技的整合與應用,共同完成遠東機械集團「轉動中的智慧製造-70周年紀念專刊」,以及「轉動中的智慧製造-遠東機械紀念博物館」。
課程包含兩大階段,第一階段:「遠東機械70周年專刊」,課程透過CDIO結合設計思考的理念,以「撰寫遠東機械創立70週年刊物」為課程主軸,將學生組成跨領域團隊,從瞭解遠東機械開始,透過採訪遠東機械與各事業群,瞭解遠東機械的歷史沿革及產品與服務,轉化成刊物,與遠東機械團隊共同進行創意發想與實作。課程主軸包含紀念刊物的規劃撰寫、視覺設計與收藏策略。第二階段:「遠東70時光走廊」,延續階段一的設計思考概念、方法與步驟,藉由課程共同規劃設計符合整體企業發展所需的「轉動中的智慧製造-遠東機械紀念博物館」,課程主軸包含構思遠東機械的空間展示策劃、規劃與設計。
臺灣從農業社會跨入工業社會,遠東機械集團的發展軌跡堪稱臺灣產業發展的縮影;從一顆溜溜球到輪圈製造,從製造機台與產業設備,逐漸發展更精密、更自動化的製造技術到更高階的產業設備之外,也提升技術應用至臺灣相關民生產業與建設。現在因應全球化、客製化和綠色環保的發展趨勢,精密製造技術已達工業4.0之境界,足為臺灣機械產業的活教科書,遠東機械發展歷程可以說是臺灣工業發展歷程的縮影,更藉以觀察到與全世界工業發展的脈動與關聯。
此次得獎作品『轉動中的智慧製造-遠東機械紀念博物館』是大學社會責任在強化與產業鏈結中的最佳典範。藉由創新的教育制度與課程特色,跨領域的師生團隊在產業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鏈結產業共同培育創新轉型人才,見證跨領域合作與轉型創新的契機。

課程成果發表。
關於設計 轉動中的智慧製造-遠東機械紀念博物館
紀念博物館隱身於具六十年歷史的廠區內,藉由改造遠東機械當年創辦時的廠址空間,呈現具歷史性、體驗性與互動性的展示場,結合產學跨域策展與多媒體等動態展示,賦予老空間新面貌,並呈現展示的啟發性。整體展示以廠房空間、物件場景、體感氛圍、材料本質為激發互動的媒介載體,企圖構建一處能與大眾產生漸進且多元互動的紀念展示空間。
紀念博物館規劃空間規劃包含二大主題展區:
1.「轉動生活/歷史文物區」,由白色主體展牆以輕盈而連續的姿態,縈繞於具六十年歷史的厚實老廠房空間,沉靜卻又活潑地陳述企業的動態發展歷程。
2.「脈動生產/產業展示區」,既有空間軸向清楚,屋頂桁架模矩分明,故透過座標偏移的再定位,陳述突破與創新的企業理念。偏移錯位的新軸線與高度相異之天花板,強化了展示機台的雕塑性與整體空間的透視延伸感。其與原軸線構成夾角區間,實虛交錯地成為觀者於展區遊走之時,感官沉澱的過渡場域。

關於iF設計獎
iF設計獎(iF DESIGN AWARD)由德國iF International Forum Design GmbH 國際論壇設計公司舉辦,是歷史最悠久、最舉足輕重的設計賽事,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1954 年起,iF 設計獎在設計領域中是全球公認的卓越設計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