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獲教育部學海計畫 主持人成果報告佳作「生質能源模廠導入城市周邊農村後 之社會衝擊效應調查與研析」

  • 05 Oct 2022
  • 第360期
  • 文/朱正永教授、薛珍華老師.圖/大學社會責任中心
A+ A-

在8月8日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收到了從台科大人力資源專案辦公室捎來的好消息:「恭喜您『生質能源模廠導入城市周邊農村後之社會衝擊效應調查與研析』獲選為111年度教育部學海計畫主持人成果報告佳作,並預訂於本年度11月份進行頒獎。…」。這趟「學海築夢」之旅的確是空前的可貴經驗,因為就在疫情最嚴峻的2021年夏天。逢甲大學綠色產品研究中心朱正永主任與社會創新學院克服了種種困難,將四位學生送去泰國。一個月的旅程,學生完成了三項主要的任務:去湄州大學實習、赴非營利組織參訪與服務、將「華碩文教基金會」所捐贈的12台再生電腦送到了Youth Charity Foundation (YCF)。

學生在疫情下前往泰國。

出訪的學員是在2020年9月透過提計畫書、公開甄選、面試而錄取的。錄取後還要上固定時數的課程,以培養執行計劃與英語溝通的能力,特別要了解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也就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世界議題與趨勢。此外,關於生質能源的專業訓練當然更重要。這些訓練、課程,都必須花費學生大量的課後時間。

在泰國方面,湄州大學(Maejo University. School of Renewable Energy)是位於清邁的綜合型大學,是泰國最古老的農業學院,其再生能源學院也是近期學校相當看重的學科,與本校大工、綠能、綠產的發展一致。本校與湄州大學交流已久,特別是藉由政府的新南向政策,關係更加緊密。同樣位於清邁的偏鄉基金會 Youth Charity Foundation則專門照顧來自破碎家庭的山地部落兒童,他們的父母部分吸毒成癮、感染HIV、或陷入經濟困難。基金會安置了這些兒童,使他們受教育,且教導他們種稻、碾米、種菜、種水果、養家禽家畜,以達到相當程度地自給自足。值得一提的是,赴泰國的學生在確定成為學海築夢的成員之後,從2020年的10月份起,早在團隊出發之前已經展開線上華語教學的服務了。之後向華碩申請到的12台電腦解決了YCF的燃眉之急,讓孩子在泰國全國改為線上上課期間、得以持續學習。因此,這次的行程結合了學習、參訪、實習、公益。

在YCF教導孩童

此行學生的收穫與成長可以歸納成以下五點:

1.勇氣能力雙管齊下:

泰國的確診人數從2021年6月份起快速飆升。我後來問學生哪來的勇氣,他們說心理上、身體上(疫苗打了、PCR也做了)都準備好了,也會做最好的防疫措施,那就出發啊。

2.合作精神極力發揮:

四位學生在不同的領域都有自己的專長與能力,雖沒有特別卓越的特質,因為大家不分彼此、合作無間,成就了優秀的表現,造成了影響,完美呈現了團結就是力量。

3.無窮潛力充分展現:

學生在實驗室處理海藻、做檢測,又參觀水產養殖技術學院、蘭花園藝中心、吳郭魚養殖研究中心,在報告中寫著:「進一步完成簡易的DSSC(染料敏化太陽能)實驗,從中了解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並且創造更符合環保時勢的新能源…」,誰能相信他們是商學背景、只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啊!只能說潛力大爆發。

4.語文能力大幅提升:

學生在泰國不得不用英文,又有許多跟國際學生交流的經驗,還必須用英文發表實驗、研究結果,英文自然而然跳躍式進步,其成效比起一個學期的英文課還要大。

5.學生體驗服務之樂:

學生了分享此行的感受,一味付出、不計收獲,卻是如此快樂。我們也提醒他們莫忘初衷;無論做什麼事情,最後都要以服務他人、社會、甚至國家為最後的目標。 作為師長,我們的心情也跟學生一樣,從六月起每天都是忐忑不安,在要去與不去之間徘徊。所幸,學生在原訂的日期順利出發、也平安回來了。這趟旅程,大家投入的時間、精力所造成的影響已經超過了預期。學生若非有巨大的熱情、過人的毅力、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不可能實現夢想。這也給老師們更大的動力,希望給學生的支持長長久久。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