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全球永續最重要的議題是極端氣候加劇下,如何減緩全球暖化危機,全球目前已有128個國家為了降低碳排放量、解決溫室效應、極端氣候等問題,宣示將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而台灣行政院院會亦趕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前夕,通過眾所矚目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並將2050淨零碳排入法,身為社會進步關鍵角色的大學,應該給自己設定標竿,可以給所有校內人員們帶來思考、努力的方向。
逢甲大學產學研碳中和聯盟。
相較2020年僅台大明確制定碳中和目標,2022年全台已有18所大學做出明確淨零或碳中和承諾,逢甲大學亦於2022年宣示在2030年再生能源達能耗的8%,2041年達到淨零碳排,相較於國內大多數大學以2050年淨零碳排為基準,逢甲勇於承諾對於實踐地球永續的決心。並於今年開始制定相關減碳行動方案,擬定具體脫碳時程表,除了逢甲本身努力成為大學減碳典範外,為了協助產業能快速落實減碳規劃,逢甲亦於今年4月成立「逢甲大學產學研碳中和聯盟」,結盟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工業技術研究院及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建立跨產業界與學研機構之合作,增進資源連結運用,目標將協助機械、工具機及相關產業推動節能減碳,提供企業碳中和盤查服務與實現碳中和目標。
逢甲大學大學社會責任中心因應碳中和承諾,率先推出SDGs碳中和儀表板,可以即時顯示: 一、電足跡:包括用電減量目標達成率、用電量(度)/能源消耗密度EUI值(年度分析、月分析)、再生能源用電量(太陽能)、高吸碳力樹種數量。 二、水足跡:包括用水減量目標達成率、用水量(度)/樓地板面積用水量(度/平方公尺) (年度分析、月分析)、MBR污水處理廠中水產量、耐旱植物數量。 三、廢棄物足跡:包括廢棄物減量目標達成率、廢棄物掩埋或焚化量(年度分析、月分析)/廢棄物回收量/害廢棄物清除及回收量。 四、溫室氣體足跡:包括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範疇1&2(以年為單位)。
逢甲大學SDGs碳中和儀表板。
各單位將SDGs相關環境數據更新至Google表單,數據將自動連動SDGs儀表板,達到SDGs數據系統化收集及呈現方式,可清楚了解校園水、電及廢棄物的變化,及與學校所設定之目標對應情形;同時以「實現減碳與淨零碳排」為主軸,規劃一系列碳中和課程,從零碳生活到零碳企業,由多位老師進行專業課程及分享相關主題,包括「淨零碳排與碳足跡計算」、「減碳與循環經濟」、「企業責任與全球永續」、「綠色會計」、「綠色國際視野」等,期許能在社會與生活中執行更多可實踐的永續行動。
下一步將規劃針對碳中和數據做更細部的監控,以校內各建築物為耗電單位,運用總務處23個數位電表,以「每日」/「每週」為單位,將數位電表資訊串接顯示至SDGs儀錶板,並將水、電及廢棄物的「量化單位」以「金額」計價,提供後續以建築物為減碳單位研擬脫碳方案,並將數據化資料公開授權供教授、研究人員、學生進行教學及研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