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於十月底更名為Meta,無論這個動作是否為該社群網路大品牌對於近年不斷負面新聞所做的形象翻轉策略,但後續「元宇宙」這個詞在台灣的熱搜程度可以確認的是,XR經濟熱潮時代已然來臨。
延展實境XR(Extended Reality, XR)是融合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和混成實境(Mixed Reality, MR)等沉浸式互動科技的總稱。一般人比較容易混淆MR與XR的定義。MR的概念比較接近AR;相較於目前AR主流應用為搭配手機或平板的視窗區域來與虛擬物件及附加資訊互動,MR則更偏向以頭戴裝置(如Microsoft的HoloLens 2)更加直覺地於現實場景中與虛擬物件及附加資訊互動。而XR則是這一兩年比較新的虛擬實境定義,強調的是真實與虛擬場景之間,使用者連續互動感知的過渡狀態。
XR技術之「真實環境連結性」與「沉浸式空間體驗」所帶來的使用者互動性,除了帶來電玩娛樂相關產業變革,也逐漸對製造產業及醫療產業帶來新的應用價值。建築相關產業不論是在實務界或是學術界皆具XR應用發展的潛力。然而在台灣建築業界因XR相關設備流通性不高,及缺乏相關背景之技術開發應用人才,目前比較能看到類似360影像技術在房地產業的應用,而在建築設計、工程管理及專業教育上的深度加值應用則仍較缺乏。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於2020年底成立「XR互動設計實驗室」(圖1)。經歷不到一年時間已陸續進行許多XR互動專案開發研究,如:歷史場域互動應用研究、VR_BIM智慧空間數據整合產學研究專案、互動建築設計教學模式應用研究等等,概述如下:
VR_BIM智慧空間數據整合:
因應當前室內設計產業,設計師、業主及施工單位常因空間設計與施工價格認知上的落差所產生的爭議問題所開發之VR_BIM系統,使室內設計專案三方關係人能藉此系統,以互動及沉浸式特點來進行各項空間資訊整合,提升室內設計專案過程的溝通效益。
VR_BIM智慧空間數據整合應用專案開發
XR技術於建築歷史實虛場域應用: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是前瞻計畫的重點執行目標,也是文化資產保護政策的具體執行策略;而如何善用當代數位科技是為該計畫的重要目標。建築歷史場域的現今存在與過往場域涵構氛圍的不存在一直是文化資產保存的議題,透過XR技術將能呈現過去與現今場域共時連結的應用效果。
XR互動建築設計教學應用:
以往建築空間設計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在縮小模型尺度或片段有限的圖像資訊來傳遞及討論實際建築空間美學問題;對初學建築空間設計者而言,「空間感」的體認過於抽象難明。藉由XR沉浸式環境能即時將小比例的建築空間形構狀態放大為1:1的真實空間尺度,以此來幫助建築設計學子完整建構空間大小比例切換之間的空間感知經驗,提升學生建築空間設計想像及思辨能力。
展望未來,仍有許多建築專業技術及教育訓練之XR產業加值發展趨勢亟待開拓。如何進一步於建築專業課程及產業實質應用,以及因應後續5G通訊技術下的XR沉浸式協作設計發展,是「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XR互動設計實驗室」後續計畫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