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新店溪水資源 及小粗坑生態綠廊文史探遊

  • 05 Jan 2022
  • 第351期
  • 北市校友會文/陳韋佐(合經63 EMBA92).攝影/林佶叡
A+ A-

北台灣入秋以來難逢出奇的好天氣,將近日綿延雨水拋開至九霄雲外。趁著新冠肺炎疫情短暫疏緩之際,北部逢甲人在謝振裕名譽總會長推動下,進行新店溪水力發電水資源運用之自然文史探遊,並順訪南港南深路蓊鬱林間的九天宮。

清晨一群逢甲人首先來到九天宮,接受逢甲校友志工的親切款待,有興趣者進入大殿參鸞。肅穆觀瞻神案桌上扶鸞,字字浮現神語,玄之又玄。今日乃由道濟古佛登台,欣逢逢甲大學六十週年校慶,勉勵逢甲校友的聖示:「逢天逢道豈明心?甲子耳順豈明性?逢甲校友會數十年功積,杏林天下滿,賢能出傑民…。」

午後兩部九泰大型豪華中巴順著新店溪緩緩駛進新烏路,經過青潭堰、自來水抽水站來到小粗坑橋,展開自然史蹟之旅。橋頭上有座土地公廟「長興宮」,建廟迄今有2百多年歷史,見證了先民來此辛勤開拓的生活史。長興宮廟前平台視野遼闊,正前方山頂是「花園新城」,右下方即是新店溪潺潺流水,左岸風光旖旎。一行人越過小粗坑橋,踏入永興路,首先將腳步停駐在周家古厝,牆壁上高掛「武功世澤」匾額,是在記述粗坑里「周氏」的源起。放眼可瞧見牆壁下緣留下的「1819 年嘉慶 24 年己卯建」字樣,以及「1924 年 8 月5 日(六)新店大水災」的洪水線。

接著來到「小粗坑發電廠」大門口,不能入內參觀,不過從這裡出發有兩道具有歷史意義的古道。先由左側產業道路進入,這條道路名為「屈尺古道」,是昔日先民往來交通路線。屈尺古道入口起點上方小山丘上有座新穎土地公廟,名為「永興宮」。登臨二樓頂,會發現石砌百年土地公廟「永興宮」原貌,古樸優雅。「永興宮」創建於道光丁亥年,即清道光七年(1827年)。永興宮林理事長對於地方文史瞭若指掌,在他對宮廟古蹟文史的詳加解說下,讓人獲益非淺。

永興宮樓頂是俯望小粗坑發電廠最佳位置,屬於「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看起來很古典優雅。白色山牆上還保留著昔日「台灣總督府」標誌之「台」字徽記。建築上方可見小粗坑發電廠的壓力鋼管,利用落差將水力送達水輪機帶動發電。小粗坑發電廠目前屬於台電桂山發電廠的無人機組,由桂山電廠遙控,是目前仍在運轉中最古老的水力發電廠。小粗坑發電廠完工於日明治四十二年(1909 年)是台灣次座水力發電廠,較新店溪上游龜山發電廠(已廢棄)晚六年。

從小粗坑發電廠大門口右側步入「小粗坑步道」(又稱「直潭步道」),今名為「小粗坑生態綠廊」。起點是「感恩橋」,昔日是一座居民往來的「小粗坑吊橋」,日治時期原本就是為往來新店與烏來而修築的台車道,主要運送烏來地區的木材、煤礦和茶葉。「感恩橋」是民國 62 年由王永慶家族與地方人士合資改建為鋼骨架構鋼筋混凝土橋,橋下方為昔日的「小粗坑渡船頭」。

屈尺古道小山丘上石砌百年土地公廟「永興宮」

小粗坑生態綠廊沿新店溪而行,行進其間,頓覺空氣清爽怡人,山光水色令人美不勝收。路途中可看見一座二次大戰時存留下來的圓形廢棄碉堡,見證歷史痕跡。也會經過貓巡坑(福德宮)土地公廟,?起來是有趣的鄉土名,聽說因為廟旁岩石狀似貓咪呈彎身上爬之姿而得名。

綠廊道盡頭是民國50年(1961年)創立的直潭國小(森林小學)和緊鄰的台塑企業經營之神王永慶故居。王永慶親族的古樸「感恩堂」舊宅仍在,故居經改建已不見原貌。兩部九泰大型豪華中巴就在直潭社區「長興宮」等候,長興宮主祀三官大帝,俗稱的堯、舜、禹,是當地居民信仰中心。中巴繞過直潭淨水場,直駛校友會館,結束一天有意義的禮佛和自然文史愉悅旅程。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