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文,今天改談某些外觀因其顏色、光澤、切工而類似的寶石,以此物理性質的差距,做比對式的說明並輔以圖片做為證例分享:
一、多色性(即寶石因方向不同而產生顏色不同的特性):市面上的大紅色柘榴石因為外觀與鴿血紅寶石相近,但是柘榴石是單折射寶石,沒有多色性,而紅寶石是?折射寶石,具多色性,因此肉眼可以分辨出來,另外丹泉石因為有明顯的多色性可以與同樣有多色性(較弱)的藍寶石區別出來。(圖一)丹泉石的多色性非常明顯,故肉眼常呈現藍紫色。
二、光澤(即寶石表面反光的程度,它取決於寶石表面拋光的程度與寶石折射率的高低):很多人都認為百貨公司賣的施華洛世奇水晶也是天然珠寶,其實它是玻璃製品,折射率大約在1.50左右,用它來仿冒鑽石(折射率2.417)從外觀的光澤即可輕易分辨出來。(圖二)鑽石的明亮光澤是因折射率高與表面拋光平整所致。
三、比重(即單位體積的寶石與在4?c,一大氣壓下與同體積的水之質量比):許多人都認為寶石材料只要用手掂起來有沈重感(即比重高)就是貴重寶石,其實比重高低不能完全代表寶石的珍貴,例如鑽石比重是3.52,而市面上的人造蘇聯鑽比重卻有5.6~6.0,沈重感十足,它就是大家常在旅遊泰國時買回來的鑽石仿冒品。
四、翠性(即翡翠的晶體結構組織,通常有顆粒狀、片狀與綿狀):翡翠是華人最喜歡的珠寶之一,在中華大地四千年玉文化的堆壘之下,使得翠綠色的天然翡翠追求者眾,因此外觀綠色的仿冒品常常被有心人士拿來詐騙消費者,尤其是染色的石英岩(市場名稱馬來玉)最為普遍,它與翡翠在翠性上的表現非常不同,只要多觀察即可分辨。(圖三)翡翠的晶體結構有其特殊性。
五、另外,若能熟練使用手持放大鏡或顯微鏡,寶石可因其特殊內含物而診斷出它的寶石種類:以下是較著名的範例:
1.馬尾造型石綿礦物放射纖維構造:翠榴石Demantoid是貴重的柘榴石之一(圖四)翠榴石的馬尾狀構造非常特殊。
2.針狀金紅石內含物:貴榴石、紫牙烏(鎂鋁榴石)屬於中等價位的柘榴石(圖五)貴榴石內含物針狀金紅石。
3.白芯構造:亞洲產的阿卡寶石紅珊瑚(圖六)阿卡紅珊瑚的白芯。
4.荷葉狀內含物:貴橄欖石的特殊診斷內含物(圖七)荷葉狀內含物。
橄欖石荷葉狀包體
5.三相包裹體內含物:哥倫比亞祖母綠(圖八)祖母綠的三相內含物。
6.虎斑紋狀內含物:紫水晶(圖九)紫水晶的虎斑紋。
7.粗板狀、針狀金紅石內含物:鈦晶(圖十)板狀金紅石。
板狀金紅石 鈦晶
8.密集短針狀金紅石:天然紅寶石、藍寶石(圖十一)短針狀的金紅石。
以上種種僅是用簡單的例子舉證,其實這些概念已經慢慢進入高級珠寶知識的領域了,前面四個物理特性可以讓大家在消費珠寶時偶爾提出,學過珠寶鑑定的業者一定會訝異你的專業知識底蘊深厚,而不敢任意開價造次,當然本文最大的目的還是分享珠寶鑑定已經走向以科學驗證為主,不再是以前口耳相傳的經驗傳授了。
(本文亦為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彩色寶石鑑賞與珠寶事業經營管理課程上課內容之一)
以特殊物理性質比對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