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後疫情時代的來臨,未來建築產業在各個層面中對於「健康」的需求與關注將會大為提升。「健康」的定義將不再僅限於室內環境物理因子的層面,而是追求更加全面的「全人健康(Wellness)」,擴大包含了使用者的身心健康與福祉。人的一生中約有90%的時間待在室內,過去的室內環境健康研究強調可量化的物理環境品質(IEQ),未來以人本健康為宗旨的室內健康環境(IEH)議題將會更受到重視,方能真實反應使用者生理及心理的感知狀態。在此前提之下,透過智慧控制環境因子來測試不同室內機能與環境條件組合,進而歸納出使用者於不同情境下的感官舒適性與健康性需求,才能真正優化室內健康環境。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與荷蘭TU Delft的Bluyssen教授進行學術合作交流,並由昕諾飛(Signify, 前身為飛利浦照明)贊助支援最先進的智慧燈控Dynalite系統,攜手於建築專業學院實際打造in- Sense Lab感知實驗室,這是一個綜觀物理環境因子以及關注人因感知的室內環境評估實驗室,包含1個綜合「環境體驗教室( experience room )」,以及以光、氣流、聲學、心理為控制因子的「感知實驗艙(test chamber)」。過去室內環境的研究,經常是單一因子個別評價,鮮少有複數環境因子綜整考量的情況,環境體驗教室內的氣流與照明均能實現各種控制條件,同時也具備良好的音場控制,並進行即時的環境條件顯示,便於各種實驗情境設定。受測實驗艙分別以「光+心理感知」、「室內空氣」、「聲學」、來分別控制及觀測人們在不同的控制環境下的主觀反應。「光學感知」藉由照明控制改變亮度級別及照明模式,由此可模擬出不同的照明情境,並探討在不同光環境中受測者的視覺及舒適度;「心理感知」體藉由腦波儀、AVR視覺沉浸式裝置使受測者觀看不同建築或景觀場域,搭配腦波儀以及心理情緒問卷,進一步了解使用者對不同建築與景觀空間場域的生理與心理感知反應;「室內空氣」可評估不同條件下的人體舒適度,也可以利用環境監測設備(NOx,臭氧,CO2 / CO,TVOC)來監測室內環境品質;「聲學感知」則藉由音響系統的聲場模擬與噪音分析,並透過材料改變與構造控制之複合調整聲場性能。
新建完成的「空間感知實驗室(in-sense Lab)」將作為診斷服務及健康研究基地,藉由檢測、評估診斷提供「iSense 健康護照」服務,提供業界的設計師專業有力的室內健康後盾。其評估及服務內容預計包括「空氣品質」、「溫熱環境」、「光環境」、「音環境」與「療癒環境」,並可分成「規劃設計階段」與「完工啟用階段」來檢測,結合產業界需求及學術界的專業來打造以人為本、舒適的居住環境。
iSense 健康護照將是學術、產業、使用者三贏的健康環境診斷服務模式。
「iSense 健康護照」是由學術單位認證,除了確保空間品質,同時也能提升業者空間設計產品的市場鑑別度與消費者吸引力;對於使用者而言,能夠選擇獲得健康認證的設計空間,也是建築生命週期使用階段中對於身心健康與福祉最大保障;學術研究也能透過人因感知數據資料的蒐集研究而不斷的精進與創新。這將是學術界、產業界、使用者三贏的健康環境診斷服務模式。
in- Sense Lab感知實驗室集結建築專業學院的師資的研究能量,提供健康建築認證,也能為產業或客戶提供衍生的循證研究服務,更有助於「環境診斷」、「感知療癒」、「醫療長照」、「智慧生活」、「綠色認證」各面向的發展,實踐永續生活、以人為本且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