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迎向TIMS2.0

  • 05 Jul 2021
  • 第345期
  • 文/跨領域設計學院.攝影/逢甲大學台灣智慧製造創新營運中心提供
A+ A-

跨領域設計學院為因應產業與學校發展需要,於2017年成立台灣智慧製造創新營運中心(Center for Taiw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以下簡稱TIMS),於成立當年6月獲科技部人文司補助,啟動為期4年期程之「新興科技創新營運模式-台灣智慧製造創新營運中心(Center for Taiw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簡稱TIMS)計畫,該計畫跨逢甲大學與東海大學團隊組成,拿下當年全國最高補助金額,由佘日新教授擔任總主持人、東海大學陳介玄教授擔任共同總主持人,另有13位師長共組研究團隊;四年下來計畫成果亮眼且豐碩,也達到促進我國智慧轉型產業應用之營運模式突破的目的。

 成果包括:

1.學術成就:國內期刊論文23篇、國外期刊論文55篇、國內研討會論文18篇、國外研討會論文7篇、2項發明專利、1家衍生企業、專書5本和研究報告17份;藉由該計畫延伸之計畫:49件科技部/經濟部/地方政府計畫,政府計畫金額總計為141,986,000元整,67件民間產學計畫,產學合作計畫金額總計共為40,324,000元整。

2.經濟效益:該計畫於106年加入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智慧維護系統產學合作中心(IMS中心)會員,並派任航太系張淵仁老師至該中心學習預測與健康管理技術(PHM),107年回台後,以此技術與多家企業分別以直接/間接方式進行產學合作案,如精密機械中心、漢翔航空、均豪精密、天工精密、寶成工業和友達光電等多家公司。

製造服務創新實驗場域

3.其他效益:自106年藉由執行計畫成立台灣智慧製造創新聯盟(TIMIC)藉由聯盟結合業界會員並促成彼此跨域之商機媒合,實際達成幫助產業升級轉型。會員數計有58家,聯盟夥伴的產業類別以製造業最多,企盼藉由平台的運作機制,協助智慧技術需求者與導入者合作,作為產業創新轉型具體行動,希望透由整體系建置整個供應鏈的智慧化,做企業內部系統整合,協助相關業者提升智慧製造競爭力。

4.TIMS於去(109)年6月獲得學校經費挹注支持完成建置「製造服務創新實驗場域」,以示範場域的概念為基礎,服務企業。帶入軟硬體系統廠商並結合學術單位培育人才與研究開發,做為整合服務平台因應各產業需求,活化空間運用並協助搭建逢甲師生與廠商橋樑。

5.衍生企業-機智雲股份有限公司業於今年5月向國研院提出申請進駐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資安暨智慧科技研發大樓事宜(暫訂進駐三年),以期未來與國研院國網中心共同建置實際智慧製造場域,提供OT+資安整合測試場域。

TIMS四年成果於今年4月19日至30日在本校人言大樓B1進行靜態展,並於4月23日於分鹿演座舉行成果發表會,當天多位來自產業上市、櫃公司董事長、執行長均高度肯定計畫成果,將持續加深、加廣與本校在智慧製造領域的合作。TIMS於五月底計畫結案後,正式進入TIMS2.0階段,TIMS中心佘日新主任勾勒未來發展藍圖為SILC(低成本智慧製造之系統整合者,System Integration for Low Cos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為台灣獨特的產業需求,特別是以中小企業為骨幹的產業鏈,推出兼具成本優勢與技術優勢的整合系統解決方案,將植基於TIMS過往研究成果,結合相關業者的技術能量,以整合低成本、高效能的智慧製造系統為目標推動TIMS2.0新階段的業務,強化提供台灣各產業技術服務,協作台灣產業協作競爭力的提升。

110年4月23日台灣智慧製造創新營運中心執行科技部人文司計畫團隊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