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大學人社學院
文化多寶格的緣起
文化多寶格,是逢甲人文社會學院針對大學部開設的特色課程。藉由跨國文化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與國際視野。有覺知,才能有真實的關懷;有包容,才會有真正的視野。這些都仰賴人文的學問。在當代全球化的語境中,衝突與競爭在所難免,更加凸顯文化包容的重要。有鑑於此,何寄澎院長在110學年度,邀請中文系、外文系、文創所學程等專任教師,規劃具有多元性及跨域整合的課程,經多次討論,於111年2月正式推出「文化多寶格」課程(2學分),至今已開設了3次。除了強化文學院學生的國際觀,也希望在逢甲大工大商的情境裏,注入更多的人文底蘊。
開啟多寶格的世界
多寶格是收藏珍玩的小櫥櫃。在日常生活中,滿足文人雅士的實用與審美需求。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瑰寶,包含物質與精神層面,影響深入所及我們的生活日常。在文化多元的生活世界裏,學習對不同文化的尊重與包容,實為現代人的基本素養。
110-2及111-1學年開設的「文化多寶格」課程,由「南島語族文化」、「俠客世界」、「日本動畫」、「重探烏托邦」四個單元組成;文社所陳玉苹、中文系廖崇斐、外文系鄭如玉、劉怡君四位教師聯合授課。112-2學年,「日本動畫」改為「法國藝術」,由洪筱婷老師授課。
課程操作採整合模式,邀集不同文化領域專長的教師聯合授課。採取專題實作形式,學生各依興趣、能力選擇其中一項主題,由四位授課教師分組指導,期末舉行聯合成果分享會,挑選優良作業於課堂發表。除了現場點評,同學們也在討論區留言互動。課堂中重視實作活動,例如:南島單元曾邀請專業舞蹈者教大溪地舞,帶學生用身體感受文化律動;俠客文化,讓學生輪流在課堂中,演繹最具俠客風格的文句。
分組討論情形。
琳瑯滿目的珍玩
課程以啟發興趣為主,活潑中不失專業,教師各自設計深入淺出的內容:「南島單元」由文社所陳玉苹老師授課,讓學生實際練習南島語族歌舞語言,透過體驗來認識南島文化;「俠客單元」由中文系廖崇斐老師授課,透過經典、史傳、小說、電影,瞭解「俠」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的特殊意義;「日本動畫」由外文系鄭如玉老師授課,藉由動畫媒材引導學生回應當代重大議題,並藉由一系列的提問與討論,引導學生將文學涵養與哲學觀點帶入生活中,成為具有自學能力、思辨能力與洞察力的主體;「烏托邦單元」由外文系劉怡君老師授課,從字源、定義與歷史脈絡來探討烏托邦概念的起源,藉由中西名著、抗爭運動及共生社區進一步比較烏托邦在不同時代與文化間的展現及挪用。新增的「法國藝術」,由外文系洪筱婷老師授課,從藝術、電影、流行音樂了解法式文化風格。
每學期四個單元,以四種主題呈現「多寶格」活潑而琳瑯滿目的特性;學生選擇單一主題完成專題作業,能更深入地思考感興趣的議題。「多寶格」的內容更可以隨教學需求替換,呈現文化多元而豐富的趣味。
期末發表會學生側記。
念念不忘 必有回響
每週兩小時課程,不同專業領域的師生共聚一堂,要調合四種異質文化而不唐突,對彼此都是挑戰。期末學生的回饋,似是流水運輕舟:「在短短一學期兩學分的課程,接觸多樣風格迥異的事物」、「雖然每個文化上課的時間不長,但在這之中我看見了屬於它們自己的色彩,以及魅力所在。」…「原來這就是大學生活的感覺!」多寶格新的內容將陸續開設中。新的學期,又是桃李伴春風。您也來參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