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歷史腳步,一直有文化城美譽的臺中市逐漸進化轉型中,從新穎臺中車站巍峨鋼骨主體可以感受到臺中市要脫胎換骨了。筆直的臺灣大道已經取代了舊中正路與中港路,兩旁有多少古蹟是否依然安在,值得深思探討。從民生消費市場開始,自日治時期迄今改變不多。以清領時期臺中省城範圍及日治時期市街改正後的市中心為本,現有臺中市公有零售市場有五座,分屬不同行政區域,所在地都有日本的「町」名,其周邊也留下了多數日治時期的舊歷史建築。
第一「榮町市場」原址與綠川櫻橋通(台灣大道)。
臺中市第一市場
就從舊臺中車站前的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開始。當你再回到臺中,出了嶄新臺中車站後,眼前那有第一市場痕跡,其實輝煌多時的第一市場已經拆除改建成一綜合商業大樓-第一廣場,現再更名為「東協廣場」。回顧日治時期歷史,這裡是第一座新式傳統市場-「榮町」消費市場。周邊舊古蹟建築及常民生活空間擇要如下:(1).綠川拱形橋樑-櫻橋通(臺灣大道)、新盛橋通(中山綠橋);(2).宮原眼科;(3).舊臺中車站「臺中驛」;(4).成功路巷內青草街;(5).臺灣大道上彰化銀行本店;(6).彰化銀行隔鄰,百年建築全安堂-臺灣太陽餅博物館;(7).新高町臺中公園,公園內的大土丘(砲台山)、綠川流經形成的天然水塘日月湖、湖心亭、望月亭、更樓、放送頭和神社鳥居...等。
彰化銀行隔鄰,百年建築全安堂-臺灣太陽餅博物館。
臺中市第二市場
沿臺灣大道來到三民路十字路口,從外觀可瞧見自1917年創設迄今都還保留原貌建築的「新富町」三丁目第二公有零售市場。市場主體建築屬三翼放射狀建築型態(第一市場與它同樣式),中央以一座歷史建築「六角樓」為其核心。這座市場的庶民美食-古早味滷肉飯極為響叮噹,夏暑之際再配上台中獨有的「?薏湯」,更加美味可口。周邊休閒景點為「柳川河岸景觀步道」,在夜晚燈光投射下,越夜越美麗。
第二新富町消費市場的核心「六角主樓」。
臺中市第五市場
沿柳川東街聽聽潺潺流水聲繼續前進到大明街的第五公有零售市場,日治時期稱「旭町」消費市場。從外觀看起來跟一般傳統市場沒什麼兩樣,可是環繞一周後發現屋簷上露出日式建築之黑色屋瓦,堪為歷史見證。緊鄰的臺中文學館是近年來很夯的文學主題博物館,這塊日治時期警察宿舍群是由檜木搭建的古老日式風格建築,包含六棟館舍。目前經常作為音樂演奏及各種演講、表演場地,文風頂盛。
從第五市場再出發,沿途有許多日治時期古蹟建築,多數仍在使用中,尚未從歷史文化舞台退下來。(1).林森路上台中刑務所演武場;(2).府後街頹廢的古老建築「臺中地方法院舊宿舍群」、「臺中刑務所官舍群」;(3).清領時期的臺灣府儒考棚;(4).民權路上臺中州廳(原臺中市政府),清治末期清廷所興建「元誠考堂」的現址;(5).民權路上臺中市役所。
民權路上臺中市役所。
臺中市第三市場
接著放開腳步來到位於舊臺中車站後站地區,即舊臺中後火車站、二十號倉庫建築群、二十號倉庫建築群旁的復興路寄宿舍...等。越過復興路就是「舊臺中酒廠」,緊鄰的是第三公有零售市場,台中路門口樹立著「玉聖宮」牌坊,日治時期興建的第三座「敷島町」新式傳統市場,保留下來的部分市場結構體,目前只能在玉聖宮左側巷子牆壁觀看得到。
臺中市第四市場
沿鐵路高架北行,南京路上的第四公有零售市場是臺中市東端的「干城町」消費市場。現況只留存歷史建築,非營運中傳統市場,目前正在整修中,所在地是昔日陸軍干城營區。從對面石頭灘干城福德祠的立碑記述,足以瞭解其原始地籍淵源。
詳細「中意山林」部落格文章,詳掃瞄下方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