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台南府城的居民都知道台南城內有二座天公廟,分別以舊天公廟及新天公廟加以區別。但外來遊客都深感納悶,何以台南的二間廟僅差距800公尺(但都稱為天公廟),不像高雄地區有三間卻分別在三民區、左營區、鳳山區,不僅距離頗遠且早年均屬不同郡邑。
鄭成功(國姓爺koxinga)於西元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攻克台南,在登陸地鹿耳門建廟祀奉座艦媽為台灣第一座媽祖宮(今鹿耳門天后宮),後在府城地勢中的鳳凰展翅的鷲嶺建立北極殿祀奉玄天上帝為鄭家的守護神,另在右翼尖山建立開基玉皇宮,此為全台奉祀玉皇上帝之始。以上三間均為當時的官廟。開基玉皇宮係建於西元1670年(明永曆二十四年)。
前文(清明與三日節)提到,在西元1674年鄭經受耿盡忠之邀欲整軍經武反攻大陸回福建。但鄭成功所率的水師25000人均福建沿海的海賊班底,這群人由1661年至1674年已有近15年均未返回故鄉,鄭軍將領深怕這群官兵回到福建後一哄而散不再為其奮戰,於是想出謀略以愚弄官兵。
鄭軍將其散居各地屯墾的軍隊調集至府城集結,北由彰化、雲林、嘉義,南至高雄、屏東的大軍集合至府城,並將其集合在玉皇宮前大家來此宣誓,矢志效忠絕不判離,否則必遭天打雷劈不得好死。這在三百多年前民智未開的年代做此宣誓是具有相當大的震撼作用,但又怕有人偷雞摸狗,敷衍了事,朦混過關。於是將全體軍隊帶到鄭家的守護神~北極玄天上帝的廟後廣場搭建一個祭天的「天壇」在此祭天並宣讀檄文。(古代召告天地的文書)。每個士兵發給一張天公金,並要大家在金紙上印上手模腳印且當場投入金爐化給天公為證。各個將士在此宣誓後均無二心全力奮戰。鄭軍將領率領軍隊離開天壇右轉即一路到達安平港出海,此段路即現今的民生路接安平路到安平。
因此之故,台南的老天公廟即稱為「開基玉皇宮」而新天公廟亦稱天壇,是建於1854年(清咸豐四年)。此為先民露天祝禱的遺址,以後才建廟於此。
P.S:以上建廟年份係整理自開基玉皇宮導覽簡介(P.8 ~ P.13)及台灣首廟 天壇導覽手冊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