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苗栗縣泰安鄉象鼻國小

  • 07 Apr 2024
  • 第377期
  • 文.攝影/蘇泰霖建築師(建築78)
A+ A-

逢甲大學小書屋

活動緣起:

逢甲大學建築系在102年11月舉辦盛大的50週年系慶,凝聚系上及系友們的感情,為過去的50年畫下完美的句點,但也啟動下一個50年的起點!102年系友會的接班人蘇泰霖會長很希望能夠和系上一起帶著學生及系友們做建築公益活動,將我們從學校、從業界所學習到的建築專業能夠回饋社會。

在5位發起人黎淑婷院長、彭志峰老師、黃文彬老師、蘇泰霖會長、蔡榮琮總幹事熱烈討論下「逢甲建築小書屋」的想法浮現雛型:到偏鄉部落及有需要的地方為小朋友們蓋書屋,大家深信「知識就是力量」! 透過小書「屋」,知識的「家」就成形了,這個家不僅有書、有我們的持續關心、有我們導入的其他軟能力與社區結合,終於在2014.06.10啟動會議做成了一些重要決定:

初選苗栗縣泰安鄉「象鼻部落」/原住民族群的象鼻國小為基地,此基地是經由當時任教於該校的教務主任仲志老師,經現場與葉玲校長訪談了解其需求之後,投入編號1號地逢甲建築小書屋,並做成以下決議:

1.命名[逢甲建築小書屋1#]
2.帶著學生做公益。
3.C2C概念:以回收貨櫃屋為主體(shelter)。
4.同時結合「行動菩薩」及「四季藝術基金會」進行募書。
5.邀請當地居民共同參與。
6.每年檢視追蹤,持續強化軟能力。
7.委託台中名建築師陳宏文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善加利用在地特色材料。
8.加入文創休閒。
9. 2014年進行一週之現場組裝,由系上老師帶領學生駐地夜宿象鼻國小進行現地實務操作。
10.由於是第一個小書屋過程中系上學長及老師傾全力投入,參與的學生因名額有限更是一日內即報名額滿,在校生地熱烈餐與顯現逢甲大學不僅注重學業更關心社會公益活動,讓主辦單位備感溫馨。
11.凝聚學校與原住民社區住民感情是小書屋執行過程中另外的收穫。


動手做建築公益。

小書屋位於學校外圍是社區居民地必經之路,放學後學生在小書屋內無論課後學習或是閱讀課外書籍這場所提供同學一個聚會場所,以免到處遊蕩讓部落家長放心將小孩交給學校。

從第一座逢甲建築小書屋地執行過程中,我們團隊凝聚了以下五點共識:

一、偏鄉弱勢族群需要更多地社會關懷

小書屋興建過程中與當地居民及老師有更深入地探討偏鄉學生在求學過程中,由於多數家長長期不在部落學生大多為隔代教養,國小階段還可以照護到國中階段便產生很多問題學生,中輟生及染上不良習慣者亦逐年增加,不僅造成家庭問題也構成社會問題,因此希望我們小書屋能發揮延續及關照地力量讓部落學童從國小到國中甚至高中都能以小書屋成為聯繫感情及相互關懷交流地據點。

二、活化地方產業及文化

偏鄉部落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觀,而且有豐富地偏鄉文化,例如象鼻國小當地以泰雅族及少數賽德克族為主,原住民文化是台灣特有的,豐富地文化底蘊造就台灣多樣化族群的美,此外具有特色的地方產業也可經由小書屋的設置成為假日市場或是旅客參與文化之旅的中途休息站。

三、鼓勵學生參與發揮及大學的社會責任

小書屋成立當時就計畫讓在校學生參與現場的軟硬體施作,發揮我們建築人專業,從設計圖面到現場實作讓學生實際拿工具施工。過程中雖然辛苦然每位參與的同學大夥臉上洋溢住滿滿地笑容,深知他們所作所為是相當有意義的,也在他們人生成長的過程中留下美麗的回憶。


大學社會責任與具體實踐。

四、凝聚部落團結落實在地經營

小書屋的設置需要有心及用心的經營者以發揮其最大之功效,我們希望活化小書屋空間讓它成為多用途的活動空間,也可以結合社區活動及鄰里活動的場所,因此經營者需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活化小書屋,除了課後照護及課業輔導,在地文化及傳統技藝的傳授教學多可以涵蓋進來。

五、接合善心人士造福偏鄉

各界企業贊助持續注入,將為逢甲建築的接下來50年墊定良好基礎及目標;同時希望能以學校成為建築平臺的觀念,串連產、官、學界攜手關心建築環境、建築課題的理想可以逐漸實現! 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加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在台灣遍地開花的「逢甲建築小書屋」。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