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近秋,逢甲人月刊邁入了第28年。談起月刊創發的初衷是為了連結校友、傳達母校最新訊息,28年來月刊始終堅定這個目標。
溯及《逢甲人》的原型,是從《逢甲校友通訊》開始,直至謝振裕學長接任台北市校友會會長、黃何文學長接任總幹事,並將《逢甲人》以〈革新號〉的面貌推出,自此算是月刊首期,從那時算起月刊已經28歲了。
許多校友至今都認為月刊是由母校發行,但其實是一群熱愛母校的校友們所創發,後來集結了更多校友的力量,加上母校的資助,使得月刊28年來每期都能順利發行,從未斷刊過。
服務校友、發揚校譽是創刊宗旨,因此校友能從月刊中獲得最新的母校訊息,此外每期專訪4至5位於業界有著傑出表現的校友以及學校師長,更有著知識性的專欄文章,多元化的文章內容,提供校友們多重選擇。
也有校友發現,現在月刊不只內容多元,在圖文排版上也常有新的變化。這也是汲取校友們的建議、學習其他書籍雜誌編排優點。但我仍要這麼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月刊不斷的在改變,有更多好的回饋,但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月刊提供的資訊真的符合讀者的需求嗎?是否我們還守舊的跟不上時代?因此我說月刊目前的發展良好但也隱含著危機。
為了提供更便利的閱讀需求,現在月刊也積極發展電子化,未來讀者們可以透過手機、平板、電腦等進行閱讀,當然紙本是月刊發展的根本,或許為了環保需求與電子化的發展降低印刷比,但我們始終不會放棄印刷紙本,只會提供更多元的閱讀方式給讀者,未來紙本月刊持續美化,希冀能成為一個當作收藏品的存在。
接近30年的歲月裡,月刊歷經了幾次的轉變,未來還是會隨著時代的腳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