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商業腦與社會心結合 培養有溫度的人才

  • 05 Sep 2019
  • 第323期
  • 文/邱雅婷‧攝影/許惠娟 (EMBA經管100)、合經系提供
A+ A-

專訪母校合經系 吳肇展系主任

2019年是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在這一年合作經濟一詞又再重新被推上檯面。以往談起合作經濟,都會聯想到合作社,但現在合作經濟一詞有更多概念進入。透過合作互助、共享經濟的方式,經營模式不再只有合作社,能擴展到社會企業、公益團體、社區創生等。今日專訪母校合經系吳肇展主任,請吳主任帶領我們了解合作經濟的變化,母校合經系又具備哪些優勢。

服膺趨勢合作經濟更加廣泛

母校合作經濟學系,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也是目前全台唯一還以合作經濟為名的科系。因為時代趨勢與社會需求的關係,在2016年更名為「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讓合經系成為跨領域整合的學系,除了商學院應學的專業課程知識外,更包括合作經濟、社會事業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領域之理論與實務課程。由於合作事業係「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事業,與「非營利事業」具有相同的經營理念,因此將合作事業與非營利事業相互結合為社會事業貢獻所能。此外,在教學方面更輔以創新個案教學與職場實習為教學特色,來提升學生們的專業知能,且充實未來進入職場所需能力。

具有溫度的人才培養

「跨領域有溫度的工作,是在AI時代不會被取代,而且會蓬勃發展的工作。」李開復先生曾經這麼說過,而吳主任也引用這麼一句話來說明目前學校教學方針,希望未來學生能夠擁有的能力,以及培養怎樣的人才。在學校專業的課程培養的就是學生的硬實力,但以現在科技飛速發展,學校能做的在於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並培養學生軟實力的能力,在合經系,就要教學生如何用專業去溫暖別人。

合經系的核心價值是以人為本、經濟為體、管理為用,經濟與管理是商學院學到的專業知識,吳主任將經濟與管理比喻為武功招式,而人本就是武功心法,闖蕩江湖必須要心手合一才能將武功發揮到淋漓盡致。因此合經系可以說是商管學院中最具有人文社會關懷的系所,這是一般商管學院比較少見的領域,也呼應「跨領域有溫度的事業才是未來發展趨勢」這樣的一段話。


學生實習成果發表會

經濟人與社會人並存

合經系培育學生要兼具經濟人與社會人兩種特質。教學生在賺錢的同時如何兼顧對社會的關懷與責任,可以兩者達到平衡,這是最重要的趨勢,也是現代社會的顯學。

吳主任也舉畢業系友全國電子前總經理蔡振豪學長為例,「全國電子揪甘心」是全台大街小巷都知道的廣告語,這個背後運用的就是一種感動行銷,將經濟與社會結合,現在的企業都十分重視將社會關懷元素導入於行銷策略中,將社會責任運用在經營方面,是合經系畢業生越發受到企業愛用的因素,也為合經系的學生拓展更多元的發展,這是因為學生具備”businese mind and social heart”(商業頭腦和社會心)。

CP值最高的人才

教育部在2016年公布了一個數據,針對99-101年大專生就業薪資的巨量分析,90幾萬的大專生畢業三年後的薪資排行榜,合經系平均月薪在3.75萬的區間,吳主任表示普遍在25K左右的薪資區塊下,合經系學生畢業後平均月薪相較其他商管學院的學生有更好的待遇。這也是因為學生在學過程中就接受多元跨領域的教學課程,加上合經系十分重視實務教學,大三全系學生都必須要到校外進行實習,在國際證照方面也有專業老師輔導學生考取專案管理證照。

最接地氣的心性學習

目前大一有新鮮人計畫與定錨課程讓新生能熟悉合經系的專業;大二大三就進入深碗教學,以專題的方式,引領學生熟悉專業課程;大三大四就是跨學期畢業專題課程,讓學生整合大一至大三所學,透過實習結合業界實務應用。

與其他科系較為不同的地方,合經系的新鮮人計畫與定錨課程不是讓同學在教室聽老師授課,而是帶學生到野外種地瓜。商學院跟種地瓜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是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經由與系上簽訂產學聯盟的合作社提供農地與技術指導,讓老師帶領學生實際接觸土地耕種地瓜,到了期末由同學實地採收,並教導同學如何銷售自己親手耕種的地瓜,親自體驗什麼是產銷合一。

在種植的過程其實更重要的不只是產銷合一這個觀念,而是引導學生學習友善環境、愛護土地與珍惜食物,畢竟科技時代多數的孩子鮮少能有觸碰土壤親自勞作,如此真正接地氣的機會。透過這樣的模式,讓學生學會彎腰,培養心性,建立關懷社會的價值觀。回到課堂上再教他們如何建置電子商務平台,如何使用網路行銷。最後,將自己種植的地瓜販賣後,結餘一部分回饋小農,一部分當作班費,一部份捐助給非營利組織,落實社會事業的真諦。

合作經濟大有可為

像現在政府一直推動的城鄉再造、社區創生,有許多就是利用合作經濟的方式去進行,另外還有許多勞動合作社的成立也很有發展的空間,例如因應高齡化趨勢的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台灣目前運用合作經濟很典型的就是在農業方面的合作社。另外,像是儲蓄互助社、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都是發展良好的合作社組織,而在其他業務領域方面,例如勞動、運輸、供給、住宅公用…等類型的合作社亦有許多可發展的空間。然而,台灣的合作社法規對於合作社經營有諸多限制,雖然近年來有放寬部分限制,但效益仍有限。此外,許多民眾對合作社認識不足,甚至存在一些錯誤的認知。因此,當務之急應加強合作社宣導,提升社會大眾對合作社的認識與瞭解,並強化合作社的經營管理能力,讓合作經濟成為資本主義之外的另一項選擇,透過合作經濟與社會事業使我們的社會達到共好、共善、共榮的境界。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