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財稅系友會於7月27日舉辦參訪法鼓山金山園區之旅,一早先帶領校友們到基隆情人湖公園,享受芬多精森林浴讓心靈淨化放鬆後,接著驅車前往法鼓山。
法鼓山現任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與退居方丈果東法師都蒞臨現場,和校友互動,談到心靈環保與三大教育的觀念,這讓在場校友有極大的感觸。「心靈環保」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所提出,目的是希望保持心靈的平靜與明淨,才能以正確的觀念處事,對於周遭人事物存有關懷之心,三大教育則是法鼓山以具體作為去實踐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以推動全面教育為目的,透過三大教育全方位的提升啟蒙心靈的方法。聽完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與果東法師, 還致贈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的著作和《法鼓雜誌》與參訪團員結緣。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表示,法鼓山和逢甲大學的因緣甚深。在臺中分院改建成為寶雲寺的期間,每年的「梁皇寶懺法會」均在母校體育館舉辦;而當年籌備法鼓大學時,創辦人聖嚴法師還特地聘請母校前校長劉安之教授來開辦規劃;目前法鼓文理學院的資訊系統,也是借助母校的協助,因此信眾對於母校都滿懷感恩。
此外,方丈和尚果暉法師特別感謝《逢甲人月刊》,經常宣傳法鼓山在關懷、教育方面的公益活動,並報導社會各種做好事的人物故事,同來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幫助社會穩定、世界和平。方丈和尚也期盼,無論是否有宗教信仰,人人都能相互學習自利利人,從佛法的慈悲和智慧得到受用。
同樣妙語如珠的退居方丈果東法師,則是以《安心祝福語》和大家結緣分享,並和校友會參訪團員共勉「人生須要管理,互動須要倫理。做人須要情理,做事須要條理。問題須要處理,溝通須要明理。壓力須要清理,情緒須要疏理。心態須要同理,處世須要達理。」學習運用「心靈環保」,將順逆因緣都當作是增上緣,讓情緒不隨環境及事件的刺激而波動。
結束了法鼓山的行程,再帶領校友遊覽金山老街,金山老街已有三百多年歷史,還保有許多過去歷史痕跡,更有許多美味小吃,走在金山老街感受台灣老街的歷史溫情。
這一趟旅程讓參與的校友身心靈都感到無比滿足,更期盼這樣的行程可以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