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大學小書屋
「大學的責任必須有社會參與這一塊! 」是當初黎所長現今黎副校長在逢甲建築協會成立之初,提出希望系友能夠支持與幫忙推動的理念。當時即將接任逢甲建築協會理事長的蘇泰霖理事長(現今逢甲建築小書屋執行長),呼應副校長的想法,提出協會的主要方向,除了公益性以及增加畢業系友與學校之間聯繫之外,應該增加社會參與這個領域。也因此開始了小書屋的行動計劃。
筆者當時被賦于協會副會長的工作,在當時預算有限的狀態下,蘇會長提供興建經費,並且希望我承接該設計工作,希望能以最少的預算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之後就由黎副校長、彭志峰老師、黃文彬老師、蘇泰霖會長、蔡榮琮總幹事及我開始了設計討論會議,並擬定了幾個主要方向,並且期許可以一直延續達到一百座書屋。當時提出幾個主要想法 :
1.符合友善環境及永續性。
2.資源的回收再利用。
3.喚起社會善的力量一起成就共好的社會。
4.結合地方特色的創意設計。
5.帶領在校學生走出校園,實踐社會服務與分享的理念。
6.增加校友與學校間的聯結與交流。
計參與及執行回顧
#1號書屋苗栗象鼻國小
一號書屋在2014年啟動,其坐落位於苗栗泰安鄉象鼻部落,為大安溪上游士林大壩附近約海拔500公尺之溪邊台地,往司馬限林道可達二本松及雪見國家公園。為泰雅族部落至今仍保有傳統泰雅族紋面及織布文化。部落小學通常面臨隔代教養或單親照護問題,因此小書屋的形成,希望能是一課後庇護的場所。
其基地是位於校門入口旁之狹長空地,在考慮有限時間及經費之下;經與系上師長及蘇會長幾次設計討論後,決定採用局部預製的方式並利用報廢之貨櫃來進行修改,配合系上同學在放假期間能夠參與最後組裝及收尾的工事。事務所就協助設計之發想及圖面繪製。期間更辦理圖書的募集,綠屋家具的徐樹潭總經理也捐贈內部所需家具,並且承諾持續支持小書屋的後續行動。
施工中的書屋。
#2號書屋南投親愛國小
二號書屋則是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親愛村,2006年王子建及陳珮雯老師上山教書,以超越體制方式進行實驗式混齡教學,並成立 「親愛愛樂樂團」。2015年當時因成員慢慢增加,因製琴場所及個人練琴空間不足,而獲得也是逢甲校友(水利系校友)創健建設李慕麟總經理的支持,號召其所屬台中中區扶輪社及日本東京町田扶輪社一起認捐二號書屋。當時由創健建設主任技師黃彬煌學長(逢甲建築76級畢業),與本所同事黃智璽建築師(逢甲建築99級畢業),一起完成二號書屋設計。
該設計是以組合屋的量體圍塑一共同開放性平台,讓學生能增加製琴室及個別練習空間;並且能夠跟原本既有空間串聯,獲得更高的空間使用效益。
原製製琴空間。
後記
逢甲建築小書屋至今仍不斷開花結果,規模及特色更是不可同日而語,這是許多學長姐不斷投入的成果,也是大家無私分享的展現。社會上這一股善的力量正在持續凝結與發酵,也與高董事長這些年一直不斷推廣的「共善」觀念不謀而合,我很榮幸當初能參與母校推動的這一有意義與價值的活動;實感同樣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