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能學院
普及程式邏輯基礎,深化培育資訊素養
資訊教學中心(簡稱本中心)自成立以來,持續落實學士班100%普及程式邏輯應用能力養成,培育具備程式工具解決專業領域問題的人才。為了更貼近各學系的需求,本中心客製化各學系專業應用所需之程式工具,達成全校學生皆修習實用的程式邏輯相關課程。同時,辦理基礎程式邏輯能力檢測,檢視學生上課前後基礎邏輯能力提升程度,112學年度逾3000人參與測驗,邏輯判斷、迴圈概念、陣列概念三項觀念於修課後有近三成的明顯提升。
本中心統籌推動混成式教學模式,實體課程教師面授與教學助理(TA)從旁協助,同時引入線上資源引導學生加深加廣學習,並設置程式角落(Coding Corner)課後程式邏輯應用交流專區,固定安排專任教師及教學助理現場指導,營造學生自我導向學習環境。112學年度共培育55名TA共同支援跟課輔助與課後輔導,程式角落使用達4,778人次,TA協助程式教學的推動頗具成效。於109學年度獲「教育部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計畫團隊」的認可,在158所大專校院選為其中7所推動特別好的典範學校之一;112學年度再度獲「教育部資訊科技素養培育計畫」青睞,被選為程式設計課TA推動典範,並協助該計畫拍攝「TA Building! 打造程式學習的加速器」,分享TA制度培育經驗。
學生至Coding Corner自主學習,並向TA尋求協助。
再者,本中心亦透過不同活化途徑建立i工具的教學環境與交流平台,如辦理「程式設計暨創意挑戰賽」,鼓勵不同領域的學生組隊參賽,112學年度吸引全校11個學系的75名學生,計25隊程式好手參賽。另外,與本校黑客社共同規劃「i Coding資訊教育推廣活動」,在2023年的聖誕週期間超過千名教職員生參加,透過互動攤位、專題講座等方式深化資安知能。
聚集不同領域的人參與程式設計暨創意挑戰賽及i Coding資訊教育推廣活動。
跨域程式應用微學程:培養數位時代的ㄤ型人才
隨著科技發展,單一領域專才已不足以應對數位時代複雜與多變的挑戰,本中心於112學年度正式建置完整的「跨域程式應用微學程」修課路徑,以「激發學生對程式應用的興趣」與「運用程式開發工具解決實際或專業領域的問題」兩大核心為主軸,培養學生跨領域程式應用的能力。課程分為三大類:「基礎程式邏輯」、「數位科技應用素養」及「實務程式設計工具應用」,以各系皆須修習的基礎程式邏輯必修課程為起點,啟發不同領域學生對程式應用的興趣,進而鼓勵他們修習數位科技應用素養課程,以建立程式應用的思維;透過專題或問題導向式教學,促進學生運用設計程式工具完成實作專案,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鞏固所學知識及開發創新與實踐能力,同時養成自主學習科技議題與程式語言能力,能夠應用程式工具解決專業領域上的問題,最終達成具備跨域程式應用的能力。112學年度創能學院共開設24門進階與實務課程,累計逾千修課人次,學生背景涵蓋全校9個學院,其中非資電領域達6成,達到微學程在推動跨領域程式培育的目標。
跨域程式應用微學程課程地圖。
把握生成式AI浪潮,引領師生一同掌握AI工具
近年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快速發展,尤以ChatGPT使用人數大增,儼然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諸多法律問題及資訊倫理問題值得多方探討。為強化本校應用生成式AI概念與相關法律觀念,本中心112學年度第2學期特邀人工智慧與數位法制領域的傑出研究學者張凱鑫教授,以〈資訊倫理與生成式AI法律議題〉為題,向逢甲師生分享專業知識與見解。再者,因應人文社會學院課程改造,創能學院專任講師配合外文系開設「AI與英文學習」課程,採用雙師共授的形式,將AI工具平台導入系上專業課程,除了帶給學生專業加值的能力,亦能使專業領域的教師掌握新技能,達成教學領域與時俱進,落實教學相長的願景。
東海大學法學院張凱鑫助理教授以「資訊倫理與生成式A I法律議題」為題與逢甲教職員生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