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共善興學 以共善大好之心 成就春風化雨志業

  • 11 Dec 2024
  • 第386期
  • 文.圖/轉載逢甲大學秘書處
A+ A-

逢甲大學63周年校慶

慶祝大會於11月10日上午在啟垣廳盛大舉行。各地校友、貴賓與教職同仁齊聚一堂,共同歡慶這一重要時刻,並為即將於明年2月落成的「共善樓」和「共善興學」的募款揭開序幕。

校長王葳在致詞時,回顧過去一年的師生成果,今年全校註冊率達到97.29%、22位師長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成立全球第14個Fraunhofer FIP 國際創新的應用研究組織FIP-SPE@FCU及獲選教育部雙語「領域型標竿計畫」等,這些成果都要感謝教職同仁的辛勤付出與校友的相隨支持。最後,王校長邀請所有校友、師生及朋友,共同見證逢甲大學的成長與發展,並懷抱共善大好的心,共同成就美好的未來。


王葳校長祝賀逢甲大學生日快樂。

校友總會總會長李明和代表23萬校友向母校獻上最誠摯的祝福,並表示逢甲大學63年來堅持「共善大好,春風化雨」的教育精神,培養了無數優秀人才。即將落成的「共善樓」象徵著母校在教育和永續發展上的新篇章,並呼籲各位校友,繼續支持母校的發展,攜手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校友總會總會長李明和代表致詞,祝賀逢甲大學生日快樂。

董事長高承恕最後壓軸登場,感性的感謝重建人高人言先生,並回想起數十年前父親有遠見的叮嚀,水湳機場的遷建到校地的擴增,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很多,但特別感謝楊龍士榮譽副校長和他帶領的團隊。他強調,教育的使命在於改變每一位學生的命運,無論其家庭背景、性別或過去的條件,進入逢甲大學都能擁有希望和機會。


高承恕董事長正式宣告啟動「共善興學」募款,無論是有形的捐助或是無形的支持,都是學校前進的重要力量。

典禮中,高董事長也正式宣告啟動「共善興學」募款,邀請所有認同逢甲大學教育理念的逢甲人、合作夥伴、社會大眾支持逢甲的發展,無論是有形的捐助還是無形的支持,都是學校前進的重要力量。在校慶午宴中,多位校友感性發言,熱情響應,不僅展現了校友們對母校的深厚情感,也為募款活動注入了無限的支持與力量。

今年校慶大會中,表揚6位教學傑出教師、22位教學績優教師、5位優良導師,以及23位服務優良職工、資深服務教師與職工,以及14位在各自的領域中表現卓越,為母校爭光的第25屆傑出校友。正如校長和董事長所說,「逢甲人」和「逢甲情」是逢甲大學最寶貴的資產。正是因為有這群無私奉獻和付出的逢甲人,逢甲大學才能從創校的篳路藍縷走到今日的「我逢甲,我驕傲」。

所有逢甲人期待的共善樓,將於明年2月落成。
共善樓不只是一棟新建築,而是新的教育即將在那裡發生。
共善樓不只是逢甲大學的共善樓,也是所有逢甲人的共善樓,更是所有認同逢甲大學教育理念的社會大眾、
企業夥伴的共善樓。對逢甲大學來說「以共善大好之心,
成春風化雨志業」,不是空想的理念,而是實踐中的目標。

高承恕董事長:

人類生而不自由,不平等,但我們可以改變!
教育一定是要樂觀的,沒有熱情的溫度,就只剩下重複的工作。孩子們都年輕,在大學的歲月裡,應該是生動活潑的日子,不論是什麼背景,來自何方,都有機會,都有盼望。這是我們想做的,能做的事。多一點自由,接近一點平等,於是在平凡中就會有人性的尊嚴!
能做的事總會有限,卻也無窮。教育永遠在理想與現實中擺盪,這正也是奮鬥的趣味與熱情之所在。
六十多年逢甲路走來不易,但有無數人攜手同心,好像也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是這樣的憧憬下,巧遇著名的建築師隈研吾先生,背景不同,理念相通,於是共結善緣,有了共善樓的規劃與設計。在楊龍士副校長帶領的團隊及無數貴人好人的努力下,我們的理想愈來愈接近了!
教育兩字並不難寫,老師用心教好,學生虛心學好。我們會把這樣的懷抱生生不息的傳給下一代。
用共善大好的心,做春風化雨志業,需要熱情與毅力,更需要充沛的物資條件,自力自強之外,校友們、朋友們的捐助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納百川能成巨流,聚齊心為百年基業!

王葳校長:

在2024年美好的秋日裡,我們共聚一堂慶祝逢甲大學63周年校慶!在教育的旅程上秉持「共善大好」的信念,辛勤灌溉、春風化雨,從創校伊始的艱辛奮鬥到今日的佳績屢創,凝聚無數人的智慧與心血。正因為一代代逢甲人的無私奉獻與堅持,才能在教育與研究上不斷創新突破,發揚「共善大好」的精神。
一路走來,歷經歲月洗禮與風雨淬煉,感謝全體教職員生和校友的辛勤付出與相隨支持。值此喜慶之際,誠摯邀請所有逢甲人繼續攜手並肩,邁向更加璀璨的未來,共譜新的篇章!
祝賀逢甲大學生日快樂!

校友總會李明和總會長:

今年,逢甲大學63周年校慶,作為校友總會總會長,我要向我們的母校獻上最誠摯的祝福。63年來,逢甲始終堅持「共善大好,春風化雨」的教育精神,為社會培養了無數優秀人才。作為全球23萬名校友的一員,我深感榮幸與驕傲。
每一年,各地校友會皆會響應總會發起「全國校友捐血活動」,以行動支持母校精神,展現逢甲人對社會的關懷。再過不久,「共善樓」即將落成,象徵著母校在教育、永續發展上的新篇章。這棟建築不僅是硬體設施,更代表母校對未來教育的承諾。
我在此呼籲各位校友,繼續關注和支持母校的發展,攜手共創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努力,為逢甲大學的永續成長,貢獻我們的力量!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