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跨越半世紀的榮耀與挑戰

  • 11 Jan 2025
  • 第387期
  • 文/羅明忠/李育佐/劉楊倫.圖/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提供
A+ A-

工科學院

逢甲大學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自民國64年成立至今,已走過50個春秋。在台灣國防與航太科技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本系以培育具備理論基礎與實務操作能力的航太專業人才為己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在教學、研究與產學合作上取得豐碩成果。


SHSR-Aero2科研火箭。

與產業接軌,深化專業實務

本系因地利之便,一直以來與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研究所、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航太產研機構緊密合作,而自2021年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於本校成立中部辦事處以來,本系持續深化與國防、產業及學術界的合作鏈結,提供學生實習與專業知能訓練,以培育航太產業技術研究發展之專業人才。此外,為因應高科技產業需求,本系除傳統航太課程外,亦開設了涵蓋尖端材料、無人載具、半導體封裝、智慧機械等多元領域的課程。學生的學習不再侷限於航太工業,畢業生能夠進入微電子、光電等新興科技產業,展現跨領域學習與應用的能力。

創新教學:從課堂到實驗室

本系採用CDIO教育架構,將「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操作(Operate)」的理念融入課程設計中,藉由新鮮人計畫(Freshman Project)/定錨(Anchor)課程、深碗專題課程、跨學期終端課程(Capstone)-航太專題與實作(一)(二)(三)(UAV 設計與製造)之實施,翻轉淺碟式的課程學習模式,使學生從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過程中,統整跨域專業知能與培養電腦輔助研發工具軟體的模擬分析能力,以成為具備專業素養與解決問題能力的航太工程師。


大一定錨(Anchor)課程。


跨學期終端課程(Capstone)-航太專題與實作飛行測試。

此外,本系擁有先進的實驗設施,包括風洞實驗室、結構實驗室、控制與機電系統實驗室、電腦輔助工程實驗室等,支持學生進行深入研究與實驗操作。同時,本系亦透過學期專業實習課程之規劃與企業合作,讓學生提早適應職場挑戰,進一步強化學用合一的培育模式。


風洞實驗室、結構實驗室、控制與機電系統實驗室、電腦輔助工程實驗室等教學實驗室。

跨領域與國際視野

本系致力於培育航太科技研發人才,配合現今航太就業市場,如精密自動化的航太製造業、軍機與民航機維修市場及航空零組件產品的檢測認證工作等,規劃航太材料及零組件製造、航太氣動力及熱傳、飛行控制及模擬、航太推進系統等重點學習方向。此外,因應跨領域學習與拓展多元能力發展需求,本系亦整合產業與校內教學資源,規劃設置民航飛行、電腦輔助研發及飛機製造等整合性跨領域學分學程,藉以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

國際交流方面,鼓勵學生雙聯學位、學海飛颺等計畫,拓展國際視野,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例如與美國著名公立大學辛辛納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UC) 3+1+1學制便是一大亮點,同學在逢甲大學就讀3年,大四前往UC交換學習1年 ,於完成學士學位後可繼續在UC就讀1年的碩士,這樣5年內可以取得逢甲大學的學士學位以及UC的碩士學位。

實現航太夢想:科研火箭的歷史性一刻

本系火箭團隊於2023年成功發射第一支單節混合式小型科研火箭「SHSR-Aero1」,使本校正式邁入科研火箭研發領域, 而於2024年再度成功發射第二支單節混合式小型科研火箭「SHSR-Aero2」,著實展現本系火箭團隊於混合式火箭引擎研發、火箭結構設計、感測系統整合,以及電控與遙測系統等領域的研發能力,並藉以培育太空科技領域所需之專業人才,推動台灣太空產業之技術發展。


SHSR-Aero2科研火箭。

展望未來

面對全球科技快速發展的挑戰,本系將持續深化教學研究與產業需求的鏈結,拓展產業應用領域,並藉由學用合一人才培育平台之建構,整合產業與學校資源,以培育學生成為具有實務論證能力的研發程師,符合產業專門技術人才的需求,為台灣航太與國防科技培育更多具國際競爭力的專業人才。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