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通識課程結合國際體驗計畫 創造學生無限潛能(下)

  • 11 Sep 2018
  • 第311期
  • 文.圖/陳淑慧(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
A+ A-

通識課程與教育部國際體驗計畫的整合特色在於強調「課程」基礎養成同學的基本能力,課程有兩門、並且兼顧行動導向與問題解決之學習模式,除了拓展國際視野,體驗不同國家文化外,尚可實踐自我思辨、資訊搜尋與規劃、強化美學教育感知與態度、媒體製作與公民實踐能力等目標。

另外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我們嘗試【打破傳統成績、語言與對象的限制】,傳統出國進行交換或體驗的同學往往是比須通過英文檢定的測驗,甚至有成績排名與規範,本課程參與的對象偏向(1)大一、大二學生,無成績與語言檢定限制;(2)具中華民國國籍之同學為優先,以未曾出國者優先;(3)具清寒資格者優先;(4)勇於挑戰自我/肯吃苦願意學習的同學。我們鎖定大一大二學生則是因為剛進到逢甲對於未來的學習正在摸索,語言與成績門檻降低將會鼓勵更多同學參與,當他們出國完成體驗勢必提升溝通與問題解決能力,同時瞭解語言學習的重要性。還有就是具清寒資格的學生,除了免費機票的補助,我們也補助生活費讓他們無後顧之憂的前往世界各地,我們嘗試告訴學生這是你改變人生的一個機會,翻轉階級的一種可能,當出國之後所提升的知識與視野將使得他們更有信心面對未來。最重要的是只要學生「夠勇敢,有想法」,這趟旅行將會成為他一輩子難忘的記憶,我們努力地將【以前不可能出國體驗的同學變成有可能】。而不管是否出國,只要參與此課程的同學,相信我們皆已經埋下「拓展國際視野」的種子。

105年國際體驗學習計畫學生參與情形(範例)

同學在課前瞭解到東南亞文化的概況,看到東南亞在河川或是海洋的顏色呈現惡臭、混濁的土黃色,而這些黃水在台灣只是出現的時間點大多發生在大雨過後、土石崩塌所導致的,不像在東南亞那麼隨處可見,認為人們所利用的水資源乾淨與否,與當地居民的健康息息相關,因此,他們決定到東南亞的柬埔寨實際走一趟,希望能夠透過簡單的濾水方式來改善當地人們所使用的水資源,所以透過教學方式告訴當地學童,過程精采萬分。另外也有同學到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中文與英文教學,讓當地小朋友瞭解更多的台灣文化。


105年國際體驗學習計畫學生參與情形。

105年度參與家扶專案(吉爾吉斯、史瓦濟蘭、敘利亞-約旦專案)實況

參與家扶專案的同學今年8月透過外交部協助和家扶中心到約旦的兩大難民營服務,還有各自到吉爾吉斯與史瓦濟蘭進行拍攝影片工作,如:吉爾吉斯拍攝單車環湖的部分,跟著BEMS足球隊的小朋友們去環繞伊薩庫湖,過程中有五台車隨行,三台補給車,一台救護車,一台警車,家扶中心為了安全,跟當地警察合作,請警察協助開道,避免對向車輛因為行駛過讓小朋友安全受到威脅。而去史瓦濟蘭同學的任務則是協助家扶中心拍攝宣傳片,學習瞭解家扶在史瓦濟蘭的工作內容與機構運作,看到當地的資源不足,讓學生有太多眼眶泛淚的機會,也體悟到學習到如何幫助他人!每趟的旅行學生總是有不同的體悟,他們學習付出也學習成長,我們都知道只要勇敢一點,他們就有無限的可能,這也是我們想從課程中告訴同學的,只要你夠勇敢,這世界就是你的!


105年度參與家扶專案(吉爾吉斯、史瓦濟蘭、敘利亞、約旦。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