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 江南移地教學
陳文亮/建築專業學院助理教授
建築專業學院江南移地教學與同濟大學建築及城規學院合作已經持續超過十個年頭,今年由陳文亮老師以及曾亮老師帶隊,同濟大學提供國家院士級教師陣容,分別針對都市更新發展、傳統古鎮保存改造、古典園林及主題建築室內設計等主題給予深刻專精的教學課程。同時也安排了許多實際造訪參觀的體驗行程,讓為期一周的聆聽課程與體驗活動充實著待在上海的每一天。校外參觀包含包車跑了趟小家碧玉的蘇州,近距離的欣賞體驗了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及相鄰最負盛名的傳統中國古典園林拙政園,再加上知名的寒山寺,真實的接觸體驗的確讓人感動難忘,過去書本的記憶如今一幕幕地真實呈現,有種溫故知新印證對話的衝擊!
室內上課情形 。
正式課程結束之後,同濟大學還為我們安排了前往黃山及杭州的行程,前往黃山之前還先去造訪了徽派建築聚落宏村及西村,電影場景頓時呈現眼前,有種像是穿梭在時空交錯的旅人。與其說黃山登頂是項考驗,我們會更認定這是一種享受,上上下下的路途盡是驚艷美景,隨著不同時間及天候狀況變化讓我見識了自然的偉大與奧妙,享受美景的當下更是敬仰自然界的崇高偉大。杭州我們去了中國美院象山校區有短暫的停留,校園中畏研吾及王澍建築師的作品有了近離的接處觸及體驗,大家也浪漫地坐船遊了趟西湖,精采豐富的江南移地教學帶給學生許多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的體驗。
美國萊特建築學院 暑期交流心得
宋玉真/建築專業學院副教授
建築專業學院在鄭月妹老師的聯繫下,自6月29日起,由宋玉真老師帶領建築專業學院九位同學前往威斯康辛州春綠鎮的萊特建築學院,並由月妹老師接力完成為期一個半月的海外移地教學,至8月17日返台。
移地教學內容內容包括:建築設計課、表演藝術課以及建築實地參訪學習,參訪地點包括密爾瓦基、芝加哥與紐約等。並且出席萊特建築學院各種經常性活動,如:每月一次的正式晚宴formal evening、乒乓球賽、露營等,還有兩次的由我們掌廚的中國餐會以及各種交流活動。
萊特建築學院的建築設計教育由生活入手:除了每周兩天的設計課之外,住在幾乎遺世獨立的學校裡,每天在日出和日落中體會整個大地的變化與大自然的美。學校裡每個人的分工和每個人的空間都是平等的,曾擔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的院長也要洗碗也要下廚當助手、工作室裡每個人的桌子一樣大小,每天與該校師生及訪客一起共進午、晚餐聊天,因此社交活動頻繁,校內常常遇到非常多設計界與藝術界的菁英分子,溶設計教育於平日對話與日常生活中,校舍本身就是建築師萊特所設計留下的古蹟,住在其中自然學習體會建築的每一種細節。這對只講求效率的台灣教育而言,完全是逆向操作,學生的反應卻極其正面,學習成果豐碩。在期末公開總評中,至少四位同學獲萊特建築學院院長Aaron Betsky教授口頭邀請就讀該校研究所,也獲客評內布拉斯加州州立大學Jason Griffiths教授稱讚。其實頻繁的社交,對同學的英文就是非常好的訓練。
建築設計課總評後,頒發學分證書合影。
另外,萊特建築學院採全人式的設計教育:為主修建築設計的學生開表演藝術課,每個學生都必修表演藝術,挑戰他們自己寫劇本、肢體、動作與表情,更強烈挑戰我們學生的英文語言能力,從緊張害怕,什麼都很羞澀的台灣小孩,到舞台上大方盡興的公演。公演消息與照片被刊登於當地報紙頭版,演出成功。這種課程真的應該從小就要培養起來,感覺台灣的教育還有一大步可以邁進和學習!
同學參與晚宴formal evening 的節目演出。
維也納移地教學
李英弘/建築專業學院副教授
今年維也納移地教學由李英弘老師帶領,教學內容包含五大主題:奧地利和維也納: 一般文化和歷史背景、維也納: 現代主義的期發點、城市形態與城市密度、社會住宅- 百年傳統、建築設計。依據主題內容有不同的上課時數規劃。基本上此五大主題均有在本次移地教學中加以論述,並且透過現地建築實例來做解說。同學們透過現場案例解說,可以進一步了解從奧匈帝國歷史的演進,到一次大戰奧匈帝國的解體,進入不同階段的社會革命現象,一直演進到目前實行社會主義的背景之下的建築理論與設計觀念的演變。在平均每天8小時的課堂講授以及現地建築案例參訪的過程中,每一位同學對於此次移地教學的內容均感到非常有收穫與滿意。
修習建築設計課,同學在工作室Studio中工作情形。
另外一個令學生感到新鮮與新奇的就是不同國家、不同體制、不同生活形式與不同文化的體驗。從一踏入維也納國際機場地的語言,到入住短期租賃公寓地不同房型格局的新奇。接著是搭乘捷運不用刷卡或刷票的懷疑,完全沒有7-11便利商店的生活方式。都是讓學生產生新鮮、好奇與不便利的異國體驗。整體而言,維也納移地教學活動今年才第二年的執行,已經造成建築專業學院學生爭取報名的一個暑期活動。不論是在建築教育的見習與體會,或是在不同社會制度與生活型態的衝突與適應,對學生而言都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體驗捷運站無人剪票口。
結語:
對學生而言,從每次移地教學活動報名開放網路登記就秒殺的狀況就可以知道這些海外教學活動在學生們之間所造成的迴響。海外移地教學的最重要收穫就是不同生活與文化的體驗。建築專業知識可以從書本中閱讀學習來獲得。生活方式與文化底蘊的認知是需要實實在在的到現地去接觸、去摸索、去互動才可以烙印在心裡的。
建築專業學院黎淑婷院長表示,暑假海外移地教學課程是我們國際移動力的特色。除了移地教學之外,我們還有許多國際工作營提供給同學有更多的國際交流的機會。每年暑假大約有200位同學在不同國家實習與移地教學,未來我們也會積極增取更多不同國家的移地教學,以增進同學們的國際視野與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