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高承恕名人講座 重新解讀「一帶一路」

  • 11 Nov 2017
  • 第301期
  • 文/洪溫正(母校中國文學系四年級)‧攝影/陳旭良(EMBA科管99)
A+ A-

由母校EMBA學術發展基金會主辦的名人講座,於106年10月6日晚上7時在啟垣廳進行名人演講,本次名人講座有幸邀請母校高承恕董事長任演講人。

在這場兩個小時的演講,高承恕董事長一貫以幽默有趣的風範,結合他在大陸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為將近200位在校學生及各界青年人士分享「一帶一路」的個人經歷,並從歷史淵源、國際形勢、經貿的角度加以審思。

「一帶一路」是大陸總理習近平提倡的經濟政策,而這經濟政策則分為「一帶」和「一路」,前者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後者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高教授巧妙地運用「一帶一路」由經濟政策轉換成為一種學習觀念,把「絲路」寓意為「思路」(Way of Thinking)。並且從新的學習、創新的思維兩個切入點,分析現今台灣的社會與經濟的發展。


EMBA學術發展基金會舉辦名人講座,學長姊參與積極熱烈,場面相當浩大。

在旅行中的學習

高董事長的「一帶一路」旅程是走訪古絲路,途中經過敦煌石窟、莫高窟、哈塞克等古跡。高董事長分享他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當他看到敦煌、莫高窟的荒野地區,長著高壯而茂盛的樹,搭火車時,從窗外看見黃河,由此想到李白的《將進酒》,踏上李白曾經走過的足跡,因而感觸萬分。他為大家分享這一份心情是很複雜的,身處於古人曾生活過的地方,同時與現代社會的結合,他舉出在莫高窟的荒野沙地,背後的卻是高速公路,這一座的現代大橋與舊時代的道路的相結合,產生一種微妙的場景,卻又如此的感動。

接著,高董事長極力的鼓勵學生一定要出國旅行,走出家門看看世界的風貌。他也道出在旅行中有著各方面的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均都會影響自己,因此,他呼籲大家對於未知的事物,仍保持理解與接受的態度,因為世間萬物有太多我們所不了解,所以,當面臨未知的事情時,請坦然地面對,並以理智接受它,為自己打開一扇窗戶,迎接未來。


學長姊專心傾聽高董事長的精彩演講。

廣大世界 海納百川

當我們為自己打開了一道天窗,準備著迎接未來,而當我們要迎接未來時,首要條件就是人必須達到以客觀的態度來看待一切事情。高董事長首先提到人類的無知與偏見,抹殺了人類的發展機會。人們的一生之中,都會遇到機會的,只是,每當機會的到來,卻因自身的個人因素,如個人的喜好、性格、風格,左右了理性的判斷,侷限了開放的眼光,此時個人主觀的思維,非但無法把事情處理得當的行為,反而弄巧成拙。

高董事長則以伊斯蘭文明為例子,闡述人類的無知與偏見。他提到美國911事件的爆發後世人對穆斯林人產生偏見,每當某地區發生恐怖襲擊時,人們必然往穆斯林的方向思考。這就是人類的偏見,同時也是人類的恐懼。他也指出社會上的人群之所以會產生分隔,都是人為造成的。因此,高董事長鼓勵大家不可以用舊思維、舊歷史來看待事情,應當以理性、同情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此,人的視野是需要開拓的,在海納百川的心胸中,全世界都是同國度。

新方向 無限的未來

高董事長說道:「把我們的世界放大,把我們的土地放大。」現今,時代迅速的轉變,可以創造任何的可能,如同玄奘的天竺取經,影響到東方佛教,當玄奘前往天竺取經,在他的求法途中,並不是像《西遊記》般有孫悟空、豬悟能等人來保護他,他隻身一人面對各式各樣的困難,經過火焰山、哈薩克的荒野沙地,這些路途是很痛苦的,他卻對於未來充滿著期待。雖然說三藏法師一心弘法渡世,但是求法的過程中,歷經重重考驗,內心想必也有困頓曲折的時刻,但因為玄奘由此至終相信他能到天竺取得真經,而這種「相信」就創造出新的機會、新方向,也因為他的相信,影響東方佛教的未來。

當我們擁有新思維,而從新思維創造出新信仰,再從新信仰中開闢一條新的康莊大道,未來是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因此,高董事鼓勵青年人要把握機會,勇敢地打出新的一步,擬定新方向,創造新的未來!


高董事長與現場學長姊互動,帶動現場氣氛。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