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逢城小人物日記 海外交流第一把交椅

  • 11 Apr 2018
  • 第306期
  • 文.攝影/郭永芳(中國文學系二年級)
A+ A-

過去的逢甲印象

「20 年前臺中後段的學校」這是王惠玲老師對於20 年前逢甲大學的感想,當時她就讀於中興大學,她認為逢甲大學是台中後段的學校,而且是比上國立大學的私立學校。到了 10 年後她有機會到逢甲人言大樓參加學術研討會,步行至逢甲正中央的人言大樓後,她抬頭仰望人言大樓,仔細的觀察人言大樓的外表,當時心裡覺得這個地方很陰森,沒有什麼能夠吸引人進去。踏進人言一樓映入的是敦煌書局與藝廊,敦煌書局的人很是稀少,也不太有人想靠近藝廊,看到人言大樓就不會吸引到她再次前來。

過渡期的逢甲大學

7年後她有幸到逢甲兼課,當鐘點老師,在逢甲大學兼課的一學期之下,才慢慢發現,逢甲大學的教學設備對她的教學方面有相當大的助益,使用學校的資源讓她的教學能夠順利進行,更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致,同時也收到更多元的知識。據她所述,這是她待過的所有大學中教學設備最好的,與其他學校比起來逢甲大學好很多,當時的逢甲大學雖然外觀沒有太大的改變,但資訊能力卻是很強。因此,她逐漸對逢甲產生美好的印象,這個優點也讓她想多來逢甲這個學校。

逢甲大學臺灣最佳大學私校第一

從王惠玲老師的敘述中,顯示近年來逢甲大學逐漸上軌道的發展,不僅是改變教育模式,強調「創新與教學」、特別重視學生需求、靈活辦學的做法,也改變人言大樓成「人言教育創新中心」讓逢甲的師生使用資源與空間不斷的學習與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過去的人言大樓有諸多的差異。在逢甲逐漸的發展之下,逢甲大學可謂臺灣最佳大學私校第一。

逢甲奇遇一二事

《丘逢甲、「詩界革命」及其與日治時期台灣傳統詩界的關係》是王惠玲老師的博士研究,在當時她與逢甲大學還沒有任何的關聯,更沒想到有一天會因為這個主題而與逢甲大學有所關聯,對於研究丘逢甲這件事,她陰錯陽差地選了丘逢甲當題目,也正好找到能夠指導她的老師,她還曾經去過大陸的丘逢甲墳墓。後來她當逢甲大學的老師之後,她心裡產生很難解釋的感覺,原因是從很多的競爭者裡被獲選,她認為是件很幸運的事,難以言喻 ! 某天她突然想到或許是因為博士研究丘逢甲時去過丘逢甲的墓地,而這個人在天之靈保佑著她,也算是她與逢甲大學的緣分,讓她有機會為逢甲服務,教導逢甲的學生,且接觸許多逢甲人進而培養感情,並與逢甲人產生美好的友誼。

「出濤的公主」泰國偶像劇是王惠玲老師往泰國這條路啟發之原因

一踏進逢甲大學就接觸外籍生的業務,在許多世界各地的外籍生中她特別與泰國產生親切感,她認為有這種感覺也有奇特的因緣。當時開始寫學海築夢計畫時,心裡又提出了問題「應該要從哪個方面下手」,正好那個時代她迷上了一部泰國偶像劇,稱「出濤的公主」,透過這齣戲劇,她逐漸了解泰國歷史與文化,再加上正好先生的弟弟被派到泰國去當兵,住在曼谷兩年讓他覺得泰國也是自己的家鄉,他現在每一年都還會回到泰國遊玩,也聽先生的弟弟講到泰國的事情,讓她對泰國的印象更加深刻,另外如果到泰國有任何問題,先生的弟弟還可以協助解答,因此,她決定要往泰國發展。

外籍生的教育奇境
「人生最精華」就是這幾年在逢甲大學 !

王惠玲老師目前在國語文中心擔任專任教師一職,特別是指導逢甲大學的外籍生。她人生第一次獨自出國就是來逢甲大學接觸外籍生業務之後,讓她走出自己的世界而開啟通往世界之門,勇敢且挑戰自己的膽怯。從學海築夢計畫往泰國線發展後,讓她接觸到泰國的校友會,認識了許多在泰國的逢甲校友,她心裡有很多疑問:「他們離開逢甲這麼久了,在泰國也已經是事業成功的人,為何不好好過自己的生活,還為了辦聯誼付出很多心力呢 」,她很好奇的問「陳樹中會長」。

陳樹中會長當年覺得就讀逢甲大學是沒希望的,也不像國立大學比較有出路,他對自己沒有任何希望,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尋找不到自己該走的方向,甚至放棄了自己,但是他非常幸運的遇到了應數系上的一位數學老師,下課後老師會將程度落差的一些學生留下來輔導,經過老師的熱忱教導之下,讓他重新對應數產生信心,而對學習更努力加強,充滿了活力與精神。因此,他認為人生最大的改變就是在逢甲遇到那一位老師,讓今天的他與以前完全不同,他認為生命中的貴人就是逢甲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忘記這件事。儘管陳樹中會長離開逢甲大學了那麼多年,但是他認為最重要的義務是照顧逢甲人,因為當時他是被照顧的人,也希望可以照顧更多的逢甲人。逢甲大學所給他的不管是知識還是印象,永遠都不會忘記。

經過陳樹中會長的感人故事解答王惠玲老師的疑問,而她更了解以前的逢甲人對逢甲大學感情很深厚。

巨大的挑戰

「外籍生給我的挑戰也很大」,王惠玲老師在教導外籍生的途中也會有不順利的地方,她遭受到外籍生的挑戰,最有挑戰的就是英文不夠好這件事,因為語言不通,在上課也需要使用英文溝通,讓她一開始上課的時候非常的擔心教的不夠好,怕學生聽不懂,當時又執著一定要用教材,許多學生上課聽不懂也跟不上,甚至於歐美學生直接投訴老師,由於歐美人很強調自己的權利,他們認為老師一定要幫忙擺平所有事情。她將所發生的問題回去思考而改進,透過遊戲方式在上課實行,發現學生們不僅喜歡這樣的教法,而且學生的中文程度越來越進步,老師也更了解學生的情況,目前上課都非常順利,在所有調整之下,讓她學到許多地方,不管是各國的文化差異也更了解而可以解決學生的問題,還是學生的中文能力不同也可以使用學生最適合的教法教導。

製作桌遊卡片 運用在華語教學上

王惠玲老師參加過學校的「10×10教學微桌遊公益環島計畫」,當時她參加是因為想嘗試而去參加,課程總共有兩天,第一天是教導如何創作桌遊,第二天是進行作業比賽,由於課程要花時間做桌遊的作業,因此,有許多老師都打退堂鼓,但是她卻堅持打破自己忙碌的時間而製作出桌遊去比賽獲得第三名,她製作相關華語教學這部分,後來參考別人的意見而修改,現在有機會使用自己製作的桌遊教外籍生學習中文。她發現只要自己有勇敢與願意踏這一個步,走的途中不放棄而堅持走到目的地就會成功,可以看到自己從頭到尾的學習歷程,也認識了逢甲每個系所的老師,交流意見而修改自己製作的桌遊。她也一直累積相關華語教學,希望將所學到的使用在教學上,能夠讓外籍生們更了解與喜歡中文。

難過的事 「徒手搭起往泰國的路」

王惠玲老師在逢甲大學最難過的事情是每一年要送走學生的時候,雖然與學生的師生情沒有很長,但是心裡充滿的愛,彷彿自己的孩子。當時要送一個女學生到泰國發展,學生也要面對家長不同意,而且家長反對一個女生獨立到泰國發展,她一直陪伴女學生面對所有困難而鼓勵學生,最後學生終於可以到泰國發展。有一天學生回來感謝她的協助,學生講到在泰國的生活,也可以存了很多錢,生活也過的開開心心,讓她感動與想到當初自己鼓勵她是對的。她認為最快樂的事就是看到自己的學生有幸福的生活,同時也非常感傷的將學生送去,但是她每年還是有機會去泰國看他們,今年去的時候,聚餐人也越來越多,她非常開心就是與學生在一起的時光。「當老師這條路最重要的就是學生的成就」

逢甲這個家充滿了深厚感

「外籍生業務」讓王惠玲老師接觸世界各國來逢甲大學的外籍生,特別最常去的是泰國,以前只知道泰國膚淺的外表,現在更了解泰國的歷史與文化,她也感謝逢甲大學給予外籍生的業務,讓她從外籍生的業務學習許多自己之前沒機會遇到的地方,進而挑戰自己沒做過的事情。踏進逢甲大學以後,她重新學習外籍生的部分,讓她逐漸成長,而且變成有耐心面對所產生的問題,開始走出自己的世界而去嘗試新的東西,學到許多新的東西都是在逢甲大學這個地方。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