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
在全球氣候變遷、高齡化社會、AI智慧科技的發展以及疫情後的室內健康等議題之下,建築與室內空間如何面對諸多挑戰,創造及實踐未來建築環境的永續與健康,是亟需討論的課題。因此,逢甲大學於2024年5月13日舉辦建築國際論壇,以「永續、健康與低碳之室內環境實踐」為題,由本校建築專業學院主辦,臺中市不動產商業同業公會與朝陽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協辦,邀請來自日本近畿大學、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及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的四位領域學者專家,與師生及產業界先進共同探討室內環境未來的重要議題與發展。
本次論壇以「永續材料」、「高齡友善」、「智慧室內」以及「室內健康」四大主題,每個主題以50分鐘專題演講與20分鐘的主題座談形式,由各領域的國際學者與來賓一同討論未來建築與室內空間的各個面向。論壇上午場次於上午9點在人言大樓一樓舉行,由王葳校長與黎淑婷副校長致詞拉開序幕,接著展開永續材料以及高齡友善兩場精彩的主題講座。
首先,主題一「永續材料」的專題演講由日本近畿大學副校長岩前篤教授,以「Building Material Science for longevity of Buildings and Humans」為題,帶來有關材料永續的關鍵因素及建築隔熱性能的最新知識。在其演講當中,闡述從過去到現在對於木構材料損壞與耐久性的研究成果,也提出建築外殼隔熱與氣密性對於熱溼氣候建築材料永續、節能,以及居住者的健康與生活的重要性。豐富與新穎的講題內容,後續由黎淑婷副校長主持、吳志超永續長擔任與談人的座談中,與在場產業界專家展開熱烈討論。互相交換對於不同氣候條件與產業界的實務做法之下,建築的氣密性與開放性的不同看法。
近畿大學建築學院與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交流活動。
接著,主題二「高齡友善」由日本近畿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山口健太郎教授進行專題演講,以「Designing for a Sustainable Aging Society」為題,介紹日本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各種措施,並聚焦高齡照護設施的規劃與設計。演講提及設施由醫院模式的多床房轉變為小型生活模式的私人空間的建築規劃,以及為了實現老年人的居家養老,發展的基於社區的照護系統,最後提出高齡照護所面對的全球性勞動力短缺問題和財務惡化。在主題座談中,由逢甲建築專業學院李英弘副院長主持、黎淑婷副校長與談,討論包含臺灣與日本在高齡化設施與政策的共通與差異性,以及建築產業未來推動銀髮住宅的實務問題。
經過上午兩場精彩的演講與座談,下午場次接續於逢甲大學第九國際會議廳舉行。論壇第三場「智慧室內」主題,邀請來自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UTD)的Frederick Peter Ortner助理教授進行專題演講。其以「Adaptive Intelligence: Augmented Design for 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為題,分享了適應性設計實驗室 (Adaptive Design Lab) 最新的研究成果,將智慧運算應用於城市建築環境的調適性,以達成韌性與永續發展的目標。講者介紹了其跨尺度和學科的研究,從循環經濟的設計、城市生成形式的探索,到社會建築系統的實驗,以及現有建築與虛擬空間疊加的智慧技術。其後的座談由朝陽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歐聖榮教授主持,逢甲建築專業學院劉柏昇助理教授擔任與談人及翻譯,與來賓進一步討論應用AI技術於建築與都市空間的可能性,也帶給現場觀眾最新的領域知識。
最後一場「室內健康」主題,由荷蘭台夫特大學建築系Philomena Bluyssen教授在線上遠端進行講座,其專題演講主題為「Health challenges and needs for the indoor environment」,主要介紹了室內環境品質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建築環境與人之間的交互關係的研究。演講提及氣候變化對室內環境的影響,以及居民行為對節能改造措施效益的影響,同時提出目前室內環境品質評估方式的不足,除定量指標方式外,應更充分考慮建築和居民相關的因子與相互作用,為不同情況下的居民建立和維持健康舒適的室內空間。在室內健康領域上新的研究方向與成果,也在後續的座談中與現場來賓及與談人林葳副教授有更多的討論,包含如何應用於建築設計實務上。
在四場主題講座結束後,來到論壇最後的綜合座談,由所有場次的講者、黎淑婷副校長及歐聖榮院長一同將整場論壇的議題與內容再次與現場來賓進行交流討論與總結。座談當中,產業界來賓提出了有關建築實務與研究上不同的看法與未來實踐的可能性,也有學者提出臺灣與各國的策略差異性,再次掀起討論,也為論壇劃下完美的句點。
藉由本次論壇活動,日本近畿大學建築學院多位老師一起參與,亦與本校建築專業學院做更進一步的參觀與交流,為往後兩校建築學院的合作開啟新的篇章。
逢甲大學建築國際論壇全體嘉賓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