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
近年來,商學院財經法律研究所積極推動學生從法律角度深入探索社會議題,並培養獨立思辨能力,以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以人權法政議題方向切入,期望透過學術交流與實踐活動,提升當代青年對人權議題的理解與關注。
在人權教育的推動上,逢甲大學與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攜手舉辦「人權法政思辨系列活動」,活動對象涵蓋全國高中職與大專院校的在學學生,並透過多元形式,如專家學者座談會與辯論比賽,引導學生探索人權議題的多樣性,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及相互尊重的態度。本系列活動的核心目標在於讓青年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法政知識,還能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人權現象,並透過角色轉換與邏輯思辨的過程,深入理解人權議題的本質。
為了讓當代青年更全面地認識人權法政議題的多樣性與複雜性,財法所與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合作,計畫於 2024年9月至2025年4月期間,在北、中、南各地陸續舉辦一系列的思辨活動。透過雙向溝通與沉浸式體驗,我們期盼能夠引導15至24歲的青年更深入理解人權的核心價值與現實挑戰,促使他們思考法律制度與社會正義之間的平衡。
目前已順利舉辦兩場辯論表演賽暨專家學者座談會,均由本校財法所楊廼軒助理教授主持,吸引來自不同背景的學者與法律實務工作者共同參與。首場座談會於 2024年11月3日在成功大學舉行,主題為「司法判決導入人工智慧議題」,邀請成功大學王效文教授、司法改革基金會黃寬心律師等專家,共同探討人工智慧技術在司法判決中的應用,並分析科技發展與公平正義之間的取捨。座談會中,與會學者針對AI介入司法是否會削弱法官的主觀判斷力、機器學習的偏見風險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讓與會學生能夠多角度思考此議題的利弊。
成功大學舉辦「司法判決導入人工智慧議題」座談會。
第二場座談會於2025年2月22日在東吳大學舉辦,探討「原住民升學優待制度存廢議題」,邀請居安法律事務所魏千峯律師、監察院浦忠成監察委員及東吳大學康家穎助理教授與會,共同聆聽正反雙方的觀點,期望減少社會對原住民學生的誤解。此場座談會不僅提供理論層面的探討,也關注政策面向的實際影響,透過與學生的互動,激發青年對社會公平與教育政策的深度思考。
東吳大學舉辦「原住民升學優待制度存廢議題」座談會。
此外,2025年3月8日第三場座談會將於逢甲大學舉行,討論「我國刑事訴訟偵查法制是否應納入設備端通訊監察」。此次活動特別邀請中正大學馬躍中教授、中央大學溫祖德教授及伊達快樂腳法律事務所錢建榮律師,共同探討科技進步帶來的有效偵查工具—設備端通訊監察技術,以及隨之而來的道德風險與人權保障問題。與會者將討論如何在保障國家安全與個人隱私權利之間取得平衡,並深入剖析現行法制可能面臨的挑戰。
壓軸活動「逢甲人權盃辯論比賽」將於2025年4月4日至4月6日隆重登場,本次比賽開放15至24歲學生參加,吸引來自北、中、南各大高中及大學的學生踴躍報名。比賽設計兩大辯題:「我國應否廢止原住民升學優待制度」與「司法判決導入人工智慧有利/不利於公平正義」,期望透過競賽方式,激發不同年齡層學生的思辨能力,並讓參與者在對立觀點中培養同理心與理解能力。透過這場比賽,學生將學習如何在多元民主社會中以理性方式溝通,尊重異見,並提升自身對人權議題的敏感度。
辯論賽海報。
本系列活動不僅提供理論學習的機會,更透過實際參與與互動,讓學生將所學應用於現實情境中。財法所期望透過這些思辨活動,使青年能夠發展更成熟的法治思維,並進一步關心社會議題,成為未來推動人權保障與法律改革的重要力量。未來,財法所將持續舉辦類似活動,深化人權教育,並促進不同背景青年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共同為更公平正義的社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