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校友文教基金會25周年
台北市校友會於民國58年成立,起初並沒有固定會所,校友會相關文件以及辦公人員都須隨著歷任會長而搬遷,猶如遊牧民族般居無定所。但逢甲人的精神是無比強大的,與其借用他人場地,不如自己購置會館!在多位學長支持下,共募得110萬元,為台北市校友會帶來購置會館的希望。而後更加凝聚起愛心校友們的力量,一同發起了購置會館運動,籌組了「校友會館購置小組」。民國80年時,從籌募基金開始,連續3年分別於實踐堂、社教館、體育館舉辦了3次大型晚會。由校友們熱心認購貴賓券(5000元套票),同時捐贈書畫及硯台在演唱會中義賣,所得全數做為購置會館之用。
歷經校友多年奔走奮鬥
終於有了台北逢甲人溫暖的「家」
當時台北市校友會黃何文總幹事為寶麗金唱片集團董事長,黃總幹事慷慨提供旗下多名當紅歌手,包含童安格、洪榮宏、楊林,等歌星獻唱多首成名曲。童安格更捐出當天演唱會收入,並期望他尚未出生的子女能有機會就讀逢甲,且能以此為榮。而母校對此也表示大力的支持。當時廖英鳴董事長已年高八旬,但每當校友會舉辦活動時,他仍親率師長不辭舟車前來台北,積極參與,並特別要求楊濬中校長捐贈50萬元,做為購置會館之用,母校高承恕董事長也在當時自掏腰包捐贈30萬元,創會董事陳恭平學長,在開籌備會時(味王(股)公司總經理,逢甲大學讀一年、淡江大學畢業),就慷慨捐100萬給基金會,當時會議中陳學長吃了兩個便當,一個便當50萬至今還是成為校友會的佳談,逢甲人的力量無遠弗屆,向心力十足。
感謝所有曾為購置會館而辛勞付出的學長姊,因為有大家一點一滴的無私奉獻,將辛勞的汗水匯集成更加壯大的逢甲精神,民國80年底,終於在台北購置了屬於「逢甲人的家」。
並在民國81年12月15日,由多位校友募款成立「財團法人台北市逢甲大學校友文教基金會」,並將台北市校友會館過戶予基金會名下。
那一年我們共同寫下感動的故事
三年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購置校友會館、裝潢整修及成立基金會約1800萬元;募款不足數則由當時台北市校友會謝振裕會長以個人名義向銀行貸款500萬元墊支。雖當年校友人數並不多,但大家辛苦付出出錢出力,3年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更令人感動的是,當時的台北市校友會全體理監事在理監事會議中決議:「本屆理監事及會長任期自動延長至82年12月底,把購置會館之貸款早日勸募完畢」。
「不是逢甲人特別有錢 而是特別有心」
細數全國各公私立大學院校,僅逢甲人完成籌資購置會館的空前創舉。「不是逢甲校友特別有錢,而是我們比其他大學校友會更有『心』去完成這件事」謝前會長這麼說著,他眼中閃耀著自信,那是以身為逢甲人為榮的驕傲。
而這種種都歸功於母校成功的教育,以及校友會、基金會平時努力耕耘、凝聚校友有成。
基金會善盡社會責任,除了回饋母校學弟妹,也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此為今年捐贈惠明盲校之善舉。
基金會25周年 徐正冠董事長
「更溫暖的基金會點亮更好的逢甲是董事會的共識」。 台北市校友文教基金會成立至今已滿25周年,自創會董事長謝振裕後接黃何文董事長、張立義董事長、陳正雄董事長到現任徐正冠董事長,將賡續「在優良的基礎上迎風向上發揚光大」的理念,帶領基金會繼續成長茁壯。
「Warmer foundation for better University」這是徐正冠董事長常強調的一席話,徐董事長總是有無限的新想法,而每個想法的初衷,都是為了讓基金會及母校更好。
台北市校友文教基金會在歷任董事長的努力下,不斷成長茁壯,創造更多高峰。
與母校共同努力 迎向下一個25年
希望透過基金會的力量,積極擴大獎助範圍,鼓勵清寒有志的學弟妹們,專心、用心的在校學習,學得一技之長的知識是協助脫貧脫困的最佳法門;並強調在校生專業能力,更著重中英文的基本功,加強溝通能力,以期能在畢業時更快與社會接軌;推動德愛獎助計畫,106年獎助老師或教學計畫共100萬元,以培訓優秀的老師,「有優秀的老師,才有優秀的學生」,鼓勵勤懇的教學師長,以更優的教學方法教導學弟妹們開創具創意的教學舞台,而優秀的學生才能引導逢甲更加壯大;生師培訓計畫,支持在校生國外深造,畢業後可回歸母校授課,「以生培師」;並加強鼓勵學、事業有成的校友們分享職場經驗予學弟妹們及在校師長,共體教學相長。鼓舞勤樸教學師長,莘莘學習的學弟妹,亦為有成的校友學長提供教學相長的機會;且只有傑出的大學,才能在現今少子化的環境中成長,畢業校友們更應積極回饋母校,將母校發揚光大,期許台北市校友文教基金會點亮母校成為最好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