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國際科技管理學院(簡稱國際學院)在全體師生的努力下,達成兩年前入學的共同目標,使第一屆國際學院學生順利取得國際知名大學入學資格。兩年多來師生們不斷在挑戰,無數個課堂上的用心學習、晚上夜間課輔的反覆練習、週末不停歇的英文衝刺、留學前後的生活輔導及留學說明會之後,終於挑戰成功。如今有更多學子們欲加入國際學院這個大家庭,就來聽聽學長姊們分享自己的經歷吧!
改變從走出舒適圈開始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William B. Yeats」教育不僅僅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生生不息的火炬。母校提供多元的國際交流管道,不僅有國際學院2+2專班、還有國際交換、短期選送研習、海外遊學團、國際壯遊、國際志工服務、移地教學、海外企業實習等,透過各種獎勵與機制鼓勵學生在大學期間出國交換,體驗不同學習環境外,並深入探索自我。
離開舒適圈後,學生拓展了視野,離開台灣更須加倍的努力,但每一位的學生自國外回台,對於未來更加熱情,充滿憧憬,他們的經歷點燃每位同學心中的渴望,讓學生願意走出舒適圈。
美國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
商學大數據分析雙學士專班(SJSU專班) 毛可穎
在台灣掀起西進大陸留學的熱潮中,中國女孩毛可穎卻選擇到台灣留學,毛同學分享,其實,到哪裡進修,是與個人的志趣或單純嚮往另一個環境有關。未必一定有哪個選項必然特別好。就像一直也都有許多大陸同學,想到台灣念大學!而毛同學受到同學影響,慢慢的被台灣的人文氣息給吸引,立志到台灣就讀。
但是毛同學也說道想前往美國,學習最新的科技,像是工業設計、都市計畫或營養學等等的專業。一開始其實沒有很明確的想法,不過後來知道這個系─商業分析大數據。『大數據』是大趨勢,但相關科系卻很新且不多,當時大陸更沒有任何一個學校開這個專系,於是毛同學前來台灣就讀SJSU專班,對未來找工作的競爭力上,會很有幫助。加上,現在這個學程更棒的地方是─兩年在台灣、兩年在美國,而且畢業後便能獲得兩張學位證書,一張台灣的、一張美國的!
即便台灣在語言溝通上沒有問題,但到了異鄉仍覺得有壓力,不過台灣以一種友善包容的氛圍,消除了毛同學的憂慮。而且學院內的課程,也多採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讓其英語水平確實提高了,並通過雅思檢定。前往美國,體驗新的生活的同時,毛同學表示也不會忘記傳遞自己的文化、和在台灣獲得的經驗。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商學與創新雙學士專班(RMIT專班) 胡恆慈
兩年的時光稍縱即逝,很快地就從懵懂的大學新鮮人,到獨立在國外就學,一路走來,國際學院就如同一個大家庭,師生們相互扶持一同努力,一起完成夢想,胡恆慈同學表示,第一屆雖然班級人數很少但是十分團結,因為有大家相互支持,才有現在的成就。這就是向前邁進的動力來源!一開始或許會迷茫,或許對未來充滿了無限遐想,或許帶著期待又怕受到傷害的心情進入國際學院。但,真的不用擔心太多,勇敢的闖吧! 因為國際學院永遠是妳們的後盾!
胡同學回想初到墨爾本,既緊張又期待,這裡的一切都是如此陌生,常常會想念家人,想念朋友。但漸漸地,開始交到很多朋友,課業也慢慢進入軌道。在這裡的生活,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發現和體驗。在國外的大學,體驗不一樣的文化,結交世界各地的朋友,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來墨爾本已經七個月了,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在這裡學會如何和不同國家的人打交道,學會了如何運用時間,學會了獨立。這些都是課本裡學不到的。
胡同學與學弟妹分享,一旦下定決心要選擇出國這一條路,在課業成績方面必須盡早準備,盡可能對自己想修的課程或做的專案內容、類型有些想法,再依此尋找指導教授。學會把握當下,珍惜每次機會。趁年輕的時候勇敢向前闖,不要害怕失敗,要勇於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