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逢甲「氣候韌性」課程 李鴻源教授 談「氣候變遷的因應與調適」 呼籲大學實踐永續責任

  • 05 Nov 2025
  • 第397期
  • 文.攝影/轉載逢甲大學秘書處
A+ A-

為深化師生對氣候變遷議題的理解,並探討高等教育在永續轉型中的關鍵角色,逢甲大學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處於10月3日舉辦「氣候變遷的因應與調適—大學的社會責任」專題演講,邀請前內政部長、前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李鴻源蒞校開講。李教授以多年國土治理與防災經驗,深入剖析全球暖化帶來的極端氣候挑戰,並強調:「大學不只是知識的殿堂,更是社會行動的起點。」


逢甲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處開設「氣候韌性微學程」,課程中邀請前內政部長、前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李鴻源蒞校開講,談「氣候變遷的因應與調適」。

李鴻源教授以豐富的國際案例與臺灣實證資料,揭示氣候變遷對城市安全與國土利用的深層影響。他指出,自1880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已上升超過1.2℃,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與強度急遽攀升。從德國千年洪災、加拿大野火,到臺灣颱風與地震的疊加效應,無不警示人類社會正處於環境臨界點。李教授強調,唯有以系統性思維整合防災、土地使用與社區韌性,才能在變遷中尋求穩定與永續發展。
他進一步展示以大數據與淹水動態模擬建構的「台灣風險地圖」,並分享其團隊在防災研究上的成果,指出應運用防災地圖、通訊衛星系統與AI演算法強化早期預警,並建立「自助、互助、公助」三級應變機制。他提醒,防災教育必須讓學生了解「自救七天」的重要,並強調:「防災的核心是教育,而教育的核心是責任。」李教授建議,各大學應設立防災研究中心,整合人工智慧與地理資訊系統(GIS)監測數據,從科研走向社會實踐,讓知識真正服務於公共安全與社會韌性。


逢甲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處開設「氣候韌性微學程」,課程中邀請前內政部長、前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李鴻源蒞校開講,談「氣候變遷的因應與調適」。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