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智慧防災、智慧營建與韌性國土的前瞻發展

  • 11 Mar 2025
  • 第389期
  • 文.圖/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
A+ A-

營建防災中心

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於1999年,以跨領域整合為核心,致力於國土防災及生態保育的研究及應用。隨著台灣面臨地震、颱風及氣候變遷等挑戰,中心結合土木、水利、空間資訊及智慧科技等專業,積極發展「智慧防災」、「智慧營建」及「韌性國土」三大核心項目,並引入新興科技,勾勒未來中長期發展的藍圖。

智慧防災:從預防到應變的全方位管理

中心在智慧防災領域專注於減災、整備、應變及復原四大環節,透過物聯網(IoT)、無人機(UAV)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精準的災害監測與風險評估。例如,中心參與台中市「強韌台灣計畫」,協助推動【防災協作中心】、兵棋推演、災害演習及教育訓練,從事前防災到事後復原,全方位強化地方韌性。此外,中心亦以新一代水文水理演算法進行水資源模擬,為城市防洪及災害管理提供關鍵支持。


防災協作中心平時災時運作架構圖。

智慧營建:推動營造業的數位轉型

在智慧營建方面,中心運用建築資訊模型(BIM)及AI技術提升建設效率與品質,並強調工程安全及環境保護。例如,透過易損性分析技術進行震後建築損害及道路崩塌的精準評估,協助災後重建計畫規劃。此外,中心逐步導入AI-IoT技術,實現數位孿生(Digital Twin),為營建項目提供從設計到維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MR數位孿生城市。

韌性國土:應對氣候變遷的永續發展之道

中心近年來積極協助地方政府推動「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涵蓋水資源、土地利用、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等關鍵領域。例如,在台中市,中心支持制定針對水資源與土地利用的調適策略,推動農地利用效率提升與生態系統恢復,確保未來的糧食安全與生態平衡。同時,中心亦以數據分析與情境模擬方法,為地方社區設計具體的調適行動,包括基礎設施強化、社區資源整合及教育宣導等措施。


風險災害與氣候變遷調適策略。

中長期目標:引入新興科技,打造國際級研究中心

中心未來的中長期發展目標聚焦於三大技術領域:
通訊發展類:應用5G技術與物聯網,推動遠距臨場及智能監測服務,提升通訊效率並支援智慧防災及營建需求。

智慧管理與應用類:開發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技術,實現城市與集水區的全面數位化管理,並透過數據整合與分析提升決策效率,支持氣候調適與智慧城市建設。

軟體發展類:專注於人工智慧(AI)與深度學習,提升數據處理效率,實現崩塌預測、符號等級融合模型的開發,助力國土規劃與應對氣候變遷的策略設計。

中心主任連惠邦教授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多領域技術整合與創新,為台灣乃至全球的國土安全與生態永續貢獻智慧與力量。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以科技驅動進步,致力於打造更安全、更智慧的未來。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逢甲大豐收  6專利2未來科技外加1金1銀1銅佳績

熱門標籤